詳細講述NFS系統服務器端文件系統安裝
在向大家詳細介紹NFS系統服務之前,首先讓大家了解下Linux系統,然后全面介紹NFS系統服務,希望對大家有用。Fedora8中NFS系統服務的配置。Linux具備現代一切功能完整的UNIX系統所具備的全部特征,其中包括真正的多任務、虛擬內存、共享庫、優秀的內存管理以及TCP/IP網絡支持等。
NFS系統服務最早是由Sun公司于1984年開發出來的,其目的就是讓不同計算機不同操作系統之間可以彼此共享文件。由于NFS系統服務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因此很快得到了大多數的UNIX/Linux系統的廣泛支持,而且還被IETE(國際互聯網工程組)制定為RFC1904、RFC1813和RFC3010 標準
使用NFS系統服務,至少需要啟動以下3個系統守護進程。
1.rpc.nfsd
2.rpc.mountd
3.portmap
NFS系統服務器端文件系統的共享設置有三種方法
1.直接修改/etc/exports文件
2.用exports命令來增加和刪除目錄
3.使用圖形化的配置方法
NFS系統服務客戶端配置方法
1.通過mount命令掛載
2.在/etc/fstab中加入條目
exprots文件中每一行提供了一個共享目錄的設置,其命令格式為:
<輸出目錄> [客戶端1(選項1,選項2,…)][客戶端2(選項1,選項2,…)]除了輸出目錄是必選參數外,其他參數都是可選的
注意:格式中的輸出目錄和客戶端之間,客戶端與客戶端之間都使用空格分隔,但是客戶端和選項之間不能有空格
客戶端是指網絡中可以訪問這個NFS系統服務輸出目錄的計算機,客戶端是指定非常靈活,可以是單個主機的IP地址或域名,也可以是某個子網或域中的主機等客戶端常用的指定方式 :
客戶端
192.168.16.20 指定IP地址的主機
192.168.16.0/24(或192.168.16.*) 指定子網中的所有主機
pc1.gdvcp.net指定域名的主機
.gdvcp.net指定域中的所有主機
(或缺省)所有主機選項用來設置輸出目錄的訪問權限,用戶映射等,在/etc/exports文件中選項,比較多一般可以分成3類
(1)訪問權限選項用于控制輸出目錄訪問權限的選項
ro設置輸出目錄只讀
rw設置輸出目錄可讀寫
(2)用戶映射選項
all_squash將遠程訪問的所有普通用戶及所屬用戶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或用戶組(一般均為nfsnobody)
no_all_squash 不將遠程訪問的所有普通用戶及所屬用戶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或用戶組(默認設置)
root_squash 將root用戶及所屬用戶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或用戶組(默認設置)
no_root_squash不將root用戶及所屬用戶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或用戶組
anonuid=xxx將遠程訪問的所有用戶都映射為匿名用戶,并指定該匿名用戶賬戶為本地用戶賬戶(UID=xxx)
anongid=xxx將遠程訪問的所有用戶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組賬戶,并指定該匿名用戶組賬戶為本地用戶組賬戶(GID=xxx)
(3)常用的其他選項
其他選項比較多,可用于對輸出目錄進行更全面的控制
secure限制客戶端只能從小于1024的TCP/IP端口連接NFS系統服務器(默認設置)
insecure允許客戶端從大于1024的TCP/IP端口連接NFS系統服務器
sync將數據同步寫入內存緩沖區與磁盤中,雖然這樣做效率較低,但可以保證數據的一致性
async將數據先保存在內存緩沖區中,必要時才寫入磁盤
wdelay檢查是否有相關的寫操作,如果有則將這些寫操作一起執行,這樣可提高效率(默認設置)
no_wdelay若有寫操作則立即執行,應與sync配合使用
subtree_check若輸出目錄是一個子目錄,則NFS系統服務器將檢查其父目錄的權限(默認設置)
no_subtree_check即使輸出目錄是一個子目錄,NFS系統服務器也不檢查其父目錄的權限,這樣做可提高效率
安裝
[root@localhost init.d]# cd /media/Fedora\ 8\ i386\ DVD/Packages/
[root@localhost Packages]# find . -name "*nfs*"
./nfs-utils-1.1.0-6.fc8.i386.rpm
./nfs-utils-lib-1.1.0-3.fc8.i386.rpm
./system-config-nfs-1.3.32-1.fc8.noarch.rpm
[root@localhost Packages]# find . -name "*portmap*"
系統默認已經安裝
[root@localhost Packages]# rpm -q nfs-utils-lib-1.1.0-3.fc8.i386
nfs-utils-lib-1.1.0-3.fc8
[root@localhost Packages]# rpm -q nfs-utils-1.1.0-6.fc8.i386
nfs-utils-1.1.0-6.fc8
[root@localhost etc]# /etc/rc.d/init.d/nfs start
啟動 NFS系統服務: [確定]
關掉 NFS系統服務配額: [確定]
啟動 NFS系統服務守護進程: [確定]
啟動 NFS mountd: [確定]
[root@localhost etc]# /etc/rc.d/init.d/nfs stop
關閉 NFS mountd: [確定]
關閉 NFS系統服務守護進程: [確定]
關閉 NFS quotas: [確定]
關閉 NFS系統服務: [失敗]
配置文件/etc/exports文件
該文件默認為空,沒有配置輸出任何共享目錄,這是基于安全性的考慮,這樣即使系統啟動NFS系統服務也不會輸出任何共享資源
[root@localhost opt]# cd /
[root@localhost /]# mkdir nfs
[root@localhost /]# cd nfs/
[root@localhost nfs]# mkdir public root users ji
[root@localhost nfs]# ls
ji public root users
[root@localhost nfs]# pwd
/nfs
[root@localhost etc]# vi exports
[root@localhost etc]# more exports
/nfs/public 192.168.1.*(rw,async) *(ro)
/nfs/ji 192.168.1.6(rw,sync)
/nfs/root *.jw.com(ro,no_root_squash)
/nfs/users *.jw.com(rw,insecure,all_squash,sync,no_wdelay)
啟動/停止
[root@localhost etc]# /etc/rc.d/init.d/nfs start
啟動 NFS系統服務: [確定]
關掉 NFS系統服務配額: [確定]
啟動 NFS系統服務守護進程: [確定]
啟動 NFS mountd: [確定]
[root@localhost etc]# /etc/rc.d/init.d/nfs stop
關閉 NFS mountd: [確定]
關閉 NFS系統服務守護進程: [確定]
關閉 NFS quotas: [確定]
關閉 NFS系統服務: [確定]
fc10中
NFS系統服務圖形界面:yum install nfswatch.i386 system-config-nfs.noarch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