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口全千兆交換機轉發性能以及線端擁塞測試
24口全千兆交換機轉發性能以及線端擁塞測試,現在的24口全千兆交換機市場存在著巨大的競爭,可能還有人不了解24口全千兆交換機轉發性能測試以及線端擁塞測試,看了下面的文章,你也會成為一個行家的。
二層競技篇
二層性能測試包括轉發性能、端口擁塞控制、地址學習速率、地址表深度、錯誤幀過濾及廣播幀轉發測試、廣播延遲和QoS測試。測試軟件采用了思博倫通信的AST(版本號3.50.005)和SmartFlow (版本號4.70.022.1)。
參加測試的24口全千兆交換機型號為:Alcatel的OmniStack 6300-24、D-Link的DGS-3024、華碩的GigaX 2124X和SMC的TigerSwitch 8624T,他們均配置了24個10/100/1000M電口和與前4個端口共用的SFP端口。
轉發性能測試
在轉發性能測試中,包括了丟包率、吞吐量及延遲測試。24個端口采用全網狀測試,拓撲見圖1,采用了64、512和1518字節大小的數據包,每端口兩個MAC地址,測試了24口全千兆交換機120秒100%負載下的丟包率、吞吐量及60秒90%負載下的延遲。
從測試結果看,大部分廠商都交付了滿意的答卷,24口全千兆交換機完成了零丟包,以及100%吞吐量的目標。只有華碩GigaX 2124X24口全千兆交換機在1518字節下丟失了2.62%的數據包,在1518字節下的吞吐量為78.37%,吞吐量測試結果見表。延遲測試我們采用了90%負載下的測試結果。
線端擁塞測試
在線端擁塞測試中,SmartBits 6000C會從D端口以100%負載發送數據到C端口,A端口以50%的負載發送數據到C端口,端口C是擁塞端口。此時,A端口再以50%的負載發送數據到B端口。
如果測試儀檢測到B端口有丟幀,則說明C端口的擁塞會影響到B端口,此種情況稱線端擁塞(Head of Line,HOL),性能優異的24口全千兆交換機就不會存在HOL。測試時間為15秒。
地址學習速率與地址表深度測試
地址表深度測試了24口全千兆交換機的MAC地址表數量有多少,地址學習速率檢測24口全千兆交換機學習MAC地址的速度有多快。我們利用了24口全千兆交換機的A、B、C 3個端口。A,B端口用作發送學習幀以及測試。
C端口用來監聽端口泛洪以驗證地址學習是否失敗。被測設備在學習2000個地址時,除了SMC24口全千兆交換機學習地址速率為99998fps以外,其他被測試24口全千兆交換機都能夠以1487995fps以上的速度學習到了2000個地址。
在地址表深度測試中,只有華碩24口全千兆交換機達到了說明書標稱的8K。D-Link的地址表深度是7825,距離標稱的8K值很小。Alcatel與SMC24口全千兆交換機的標稱值是16K,但我們的測試結果分別為13228和1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