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從概念神壇走向行業應用
云計算在經歷炒作概念的階段之后,今年已經開始進入實踐階段。與此同時,云計算與各個行業融合速度逐漸加快。
在近日舉辦的第二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上,有專家表示,在云計算的大趨勢下,包括計算機、通信、互聯網、媒體內容等在內的整個信息服務產業正在發生著重大變化,這些行業將面臨全面重組洗牌,軟件產業結構將面臨大調整,軟件生產組織方式向敏捷、定制化、服務化方向變革,網絡端設備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專家預測,云計算將會出現大眾普遍參與、形成群體智慧的新局面。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云計算正在從概念走向實踐——行業應用愈加廣泛,創新速度也在加快,而移動互聯網與云計算的融合速度將會來得更快。
從概念走向實踐
去年,成千上萬的用戶或者企業還在琢磨什么是云計算。今年,更多的企業開始向用戶介紹如何利用云計算提供優質的服務。
微軟全球副總裁張亞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云計算最重要的是服務,沒有應用就沒有服務,就會停留在理論和概念上。”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表示,云計算相關概念和技術發展的走向及其影響,在國內學術界、產業界已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一方面云計算將大大提高社會計算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信息的高度共享,更加有效地提升人們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能力;同時也應該看到,云計算的發展也要吸取互聯網發展初期網絡泡沫的教訓,絕不能炒概念。“在云計算發展中,企業界和科技界要準確定位,我能貢獻什么,我能獲得什么,這些必須要明確。”婁勤儉表示。
在過去的一年中,業界對云計算的概念、內涵、結構、發展方向、產業影響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初步達成一些共識。相關研究和實踐證明,云計算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概念,而是在現有互聯網的基礎上把所有硬件、軟件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和調動現有一切信息資源,通過構架一個新的系統結構,為人們提供各種不同層次、滿足各種不同需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化的服務及信息服務模式。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吳基傳認為,云計算是信息技術和信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它將引起制造商、運營商、系統集成商、軟件服務商、信息資源提供商和信息消費者之間相互滲透的巨大融合,它將給社會及經濟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他同時指出,云計算發展要克服一蹴而就、急于求成的思想,但又要勇于實踐,從應用方面著手。
#p#
行業應用廣泛鋪開
云計算在各行業中的實踐不斷深入對IT產業的影響已顯現,一些國家對于云計算的應用已經做出嘗試。
5月13日,美國政府宣布要把稅收監控和舉報的網站放到亞馬遜的云計算服務平臺上。對此,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院長黃曉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這等于把一個政府追求的運營網站托管到一個云平臺上,此舉在美國開創了政府使用云計算平臺的先例,也讓很多云計算相關企業看到了商業機會。”
此外,據張亞勤介紹,微軟在過去5年中已經逐漸把資源傾斜到云計算上,現在可能有40%-50%的研發集中在云計算領域。在未來5年中,微軟將會把全球80%的研發資源都集中到云計算領域。可以說,微軟未來的發展全部押寶在云計算上面。
不僅微軟對云計算高度關注,許多相關行業都在為搶占云計算機遇做準備。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架構師羅圣美表示,云計算對電信業務用戶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把互聯網和電信能力進行融合,為用戶提供創新的環境和氛圍,同時給電信業務運營商帶來更高的效益。
黃曉慶預測說:“未來云計算服務將涉及各行各業、各種組織、各種產業,拓展到幾乎所有的范疇。”
#p#
移動互聯網的云計算來得更快
毫無疑問,將來云計算將會滲透到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而這種滲透最有可能的方式就是通過目前發展迅速的移動互聯網。
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委會主任李德毅院士在分析云計算的熱點和趨勢時提出,移動互聯網的云計算可能來得更快。他認為,當移動互聯網的帶寬迅速走向3G乃至4G的時候,移動互聯網的實時性、交互性、低成本、個性化和位置感知能力,形成移動用戶迅速增長的服務需求。
有專業人士分析,手機擁有便攜性和通信能力等眾多天然優勢,但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弱,雖然正逐漸向智能化演進,又受限于體積和便攜性的要求,短時間內手機的處理能力難以和電腦相比。從這點出發,云計算的優勢更能在移動互聯網上充分體現,可以將應用的“計算”與存儲從終端轉移到服務器的云端,從而弱化對移動終端設備的處理需求。
移動運營商似乎早已意識到前所未有的云計算機遇。從2007年開始,中國移動就展開在云計算方面的研究,基于和合作伙伴開云計劃一起,并提出 “大云”的研究計劃和項目。就在第二屆中國云計算大會期間,中國移動發布了“大云”BC1.0等多項云計算研發成果。
中國電信發展移動互聯網業務以來,也開始著手備戰云計算。據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楊杰介紹說:“中國電信已經正式啟動‘星云計劃’,在4個城市已經開展云計算現場的實驗,并進行涉及互聯網數據中心的業務能力開發,進一步整合應用,積極探討技術運營模式,為應用云計算奠定基礎。”
#p#
業界聲音
安全仍是云計算最大挑戰
毋庸置疑,云計算將會給許多行業帶來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帶來很多挑戰。整個產業界在發展云計算過程中,都會關心數據的安全。一旦云運算變成社會化的服務,用戶的數據就得放到一個“云”里。在公共或者半公開的“云”上,用戶的敏感信息都存在安全隱患。
微軟全球副總裁張亞勤坦言:“云計算創造了很多機會,同時帶來了巨大的責任,包括隱私安全,也包括標準。”
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委會主任李德毅認為,人們普遍關心的云安全問題,實際上是服務方與被服務方之間的信任與信任管理問題。
“要想解決信任管理問題,我建議,把數據印上水印,就可以保證數據的安全,別人用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水印,這個水印的密鑰由雙方來約定。”李德毅建議。
在第二屆云計算大會上,許多專業人士普遍認為,云計算帶來的信息安全問題和隱私泄露風險將成為未來云計算發展的潛在障礙。專家建議,合理的商業模式還沒有完全形成,因此需要業界及時溝通,加強云計算信息安全等研究,解決共性技術問題,也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密切合作,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吳基傳認為,從全球來看,國際標準化組織對云計算標準制訂遠遠沒有產業聯盟來得快。如云安全聯盟、開放性云計算聯盟、云計算論壇等行業組織建立云計算標準的步伐,遠遠超過云計算國際化標準,建議中國云計算聯盟要早動手。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