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謀天下 看十大廠商如何翻“云”覆“雨”
原創不與云結緣不痛快。
這是一個 “眾人捧云”的時代。這是一個“群雄逐云”的時代。不同領域起家的各路神仙們,競相把“云”作為“圖謀”天下的“一騎紅塵”。更有甚者,個例者把“云”作為絕地一擊的最后籌碼。那么,“云”是否能托起這些巨鱷們明天的希望?“云”是否能眾望所歸、勢將重現昔日的輝煌?
下面,我們一同來看看曾經這些叱咤風云、憑著各自的起家本領曾經輝煌過或者仍在輝煌的半導體芯片、服務器、網絡、存儲、操作系統、軟件、虛擬化大佬們是怎樣一步步“逼近”云計算,并圖謀“云”天下的。(注:10家廠商均按首字母次序排列,無大小輕重之嫌。)
思科
說起云計算領域功底深厚的擎旗者,斷不可錯過思科。繼2009年上半年宣布進入服務器市場后,思科近日又推出云計算網絡服務平臺,正式于今年年中進軍云計算領域。但思科似乎對云計算安全問題更加關注。
思科擁有部署私有云的最天然有利的基礎條件:交換機、路由器等網絡設備,“加利福尼亞”刀片服務器,統一計算UCS,移動終端IP電話,數據中心等等一應俱全。在這方面,思科采用了一個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收購。在收購WebEx和PostPath后,思科建立了一個基于云的協作平臺。后又收購云安全廠商ScanSafe及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CoreOptics,讓自己正式成為一個云基礎架構提供商。
思科的優勢在于其對大型數據中心的部署能力及鏈接虛擬與網絡環境的能力。如果非要說思科有什么軟肋,那只能說它的存儲要相對弱一些。但思科聯合VMware分別與EMC和NetApp兩個存儲大拿結成了聯盟。去年,思科、VMware和EMC(簡稱VCE聯盟)旨在結合各自的優勢資源,提供完整的虛擬數據中心產品組合。今年一月,思科、VMware和NetApp宣布擴大長期合作,幫助客戶變革虛擬化數據中心,使之更加高效、動態化且更安全。近期三家又聯手推出業界首個面向VMware虛擬環境的經認證的端到端的以太網光纖通道(FCoE)解決方案。如果把思科在云相關的收購當做一個標尺,那么它將是一個有力的競爭者。
#p#
EMC
有人曾如此評斷,哪里有云計算,哪里就有虛擬化,哪里就有EMC。擁有VMWare,這個實力強勁的虛擬化公司,擁有在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方面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很多分析認為,EMC正在朝云存儲和信息管理服務方向發展。在云環境中,存儲的重點已經不僅僅是容量的問題,而是要盡可能地讓存儲實現自我管理和自動調節。
VMware對虛擬化的忠實不渝,自然也使得EMC和云計算脫不了干系。VCE的Vblock是一個預配置好,并經過了驗證的解決方案組合,包括思科的統一計算系統(Unified Computing Systems)和網絡交換機,EMC的Symmetrix或Clariion存儲陣列,以及VMware的vSphere服務器虛擬化平臺。
#p#
HP
健全的產品線,在軟硬件上均有可與IBM、思科匹敵的實力。在云計算上的爭奪上,與思科的斗爭也顯得最為尖銳激烈。務實而靈活的公司風格,本著“資源池化”的理念,HP的云計算主要體現在下一代數據中心的整體解決方案,更注重于企業私有云的建設。
在從上到下的云計算發展產業鏈上,HP也通過收購3com補充了在云計算方面的服務器/存儲/網絡等硬件資源,另外,相對于它長久以來眼紅的對手——思科,HP有自己的融合基礎架構、刀片系統矩陣,甚至為了與思科形成完全對決的陣列,于5月初收購了手持終端的王者Palm(與思科的IP電話遙相呼應),取得云計算將在移動客戶端展開爭奪的先機,同時也完善了云產業鏈的最后一根鏈條。(請參閱51CT0相關文章:誰在布局一場更大的“云陰謀”?)
#p#
IBM
IBM應該算是最注重“服務”理念的一家公司,因此,在云上,它也堪稱最全面的云計算廠商。在構建、支持和運作大規模計算系統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絕對優勢。IBM運營著超過800萬平方英尺數據中心,并且IBM擁有眾多支持云計算的技術——虛擬化、自助式服務、Web服務、開放標準以及互聯網計算等。
在上世紀轉型后,IBM形成了具有硬件、軟件、服務結合的綜合體系架構。2007年,IBM出于戰略考慮高調涉足云計算,但是又出于對云計算可能取代公司傳統服務器、軟件和服務業務的擔心,IBM對云計算的態度一直非常謹慎,希望找到合適的模式在不影響其現有業務的前提下,提供更多軟硬件產品的組合。另外,IBM還致力于云計算概念的推廣以及開發標準的制定。
#p#
英特爾
作為處理器行業龍頭,英特爾也不想缺席云計算的盛宴。在今年4月舉行的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上,已經把云計算當作主題,并宣稱從移動裝置、個人電腦到服務器等云計算涵蓋的各個環節,都有相應的技術來應對云時代的要求。X86服務器憑借性價比、易用性及可維護性等方面的優勢,在服務器市場總體的表現不錯,在更加注重成本效益的云計算時代,X86將是英特爾揮出去的一記重拳。
此前,英特爾曾表示今年將在美國投資2億美元用來推動移動和云計算相關的項目。但具體在云計算上的表現如何,還有待市場的驗證。
#p#
微軟
微軟不是一個很好的創新者,但微軟絕對是一個很好的追趕者。一旦它捕捉到任何未來將可能迸發商業價值的敏銳氣息,它就憑借自身優勢努力成為此領域的領先者。(如果你還記得當年的網景的際遇。)
應該說微軟是最不歡迎云計算的,因為它的普及將是對微軟以Windows和Office等licence軟件立天下的存在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微軟同樣也意識到這是一種不可逆轉且巨大的機遇。因此,微軟也表示出對云計算積極的歡迎態度,并于2008年就推出了Windows Azure Platform,一個運行在微軟數據中心的云計算平臺,包括一個云計算操作系統和一個為開發者提供的服務集合。
與很多其他云計算廠商所倡導的IT資源要來自云端不同,微軟根據自己現有的情況,提出了一種“云+端”的服務模式,而且在它看來,這是一種更為穩妥和安全的云計算實施模式。今年以來,微軟一改數據中心租用的方式,開始在全球多處設計、構建和擁有自己的數據中心。
#p#
NetApp
很多廠商都在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云計算,但NetApp仍然堅守著一個原則,就是本身不涉足云計算,但是為用戶提供有關云計算的解決方案。NetApp似乎應該是一個謹慎的公司,在云計算上,也是直到2009年9月才正式發布云計算戰略。
在向云基礎設施解決方案供應商轉變的過程中,NetApp的優勢就是存儲。它與思科、VMware的“桃園三結義”使得它的云戰略更有底氣。同時,NetApp在積極地倡導云計算戰略與動態虛擬化數據中心理念。
拒絕單打獨斗,與其他優勢廠商戰略結盟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路徑。云計算本省就是一個生態系統。
#p#
Novell
在越來越多的廠商都在標榜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云供應商時,Novell也在通過一系列的收購為云而蛻變,只是Novell表示他們更擅長并專注于云基礎設施的服務層面。也就是說,Novell認為云計算對于客戶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夠提供一個解決方案,使客戶對自己的物理、虛擬和云環境進行安全管理。
在前不久舉辦的Novell云計算大會上,Novell展示了最新的全面的云計算解決方案,如Novell Cloud Manager,此外還包括SUSE MeeGo操作系統,最新版的Novell Identity Manager 4等產品。另外,Novell還宣布與騰訊在深圳聯合成立研究實驗室,就云計算平臺的開發進行深入合作。
#p#
紅帽
也許是意識到了虛擬化技術對操作系統潛在的威脅,紅帽大概在2年前把目光更多地轉移到虛擬化上來。首席執行官Jim Whitehurst甚至公開表示,“VMware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由此可見,紅帽對云計算也是“志在必得”。
在紅帽峰會上,紅帽高層也多次表示只有兩家IT供應商具備構建完成云所必須的軟件,而且這兩家還具有讓工作負載從一個云上遷移到另一個云上的技術。這兩家公司就是微軟和紅帽自己。紅帽公司的全面組合產品就是它的強項之一。能與紅帽公司虛擬工具、操作系統、中間件、服務程序以及管理組合工具匹敵的,只有微軟。這也是紅帽公司與VMware公司的區別所在——VMware公司實質上沒有操作系統,也沒有中間件產品。顯然,紅帽看重的也是整體的云解決方案的提供,以及云遷移的代價和風險。
#p#
VMware
VMware非常重視云計算的發展戰略。除了更加強化自己在虛擬化領域的強勢地位外,VMware還聯合Saleforce構建了Java云平臺(VMforce),聯手Google共同推動云計算的發展,另外,還收購了一家名為GemStone的經營數據擴展與執行應用的數據配置企業。
VMware最大的動作應該就算是和思科/EMC,思科/NetApp的結盟了。通過結盟充分彌補了自身在存儲領域的相對弱勢,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提供完整的虛擬數據中心產品組合。
看云計算“十面埋伏”,你我“笑看風云”。
【本文乃51CTO原創,轉載請務必標明作者和出處!】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