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vs.虛擬應用交付及WAN優化控制器
虛擬化在企業廣域網中是如何運用的?應用交付控制器能夠支持虛擬化嗎? 閱讀以下問題集來了解這些問題的答案。
在去年的Interop會展中,你主持了一個會議叫做“比較WAN優化控制器”,而今年,你主持的會議叫做“比較應用交付控制器。”那么WAN優化控制器和應用交付控制器之間最主要的區別是什么呢?
Jim Metzler: 在WAN優化控制器(WOC)和應用交付控制器之間是有巨大區別的。最明顯的區別之一就是應用交付控制器(ADC),它被認為是非對稱的。也許你有很多種ADC,但是這些ADC只能都部署在你的數據中心中,而WAN優化控制器是成對出現的,一個用在數據中心中,而另一個則用在企業分支機構。從這點來看,區別還是非常大的。另一方面,WAN優化控制器的主要工作是使得文件傳輸快于WAN。而ADC的工作重點則不在于此。ADC在優化方面的貢獻并不是很多,其主要貢獻是在于服務器上的程序解除。比如在處理一些使服務器宕機的 TCP 和 SSL時,ADC的表現就會十分出色。
您在今年的Interop會展上還主持另一個會議: 虛擬化應用交付設備嶄露頭角.那什么讓虛擬應用交付控制器比往年顯得更加受歡迎,更加充滿希望呢?
Metzler: 我們所說的其中一部分是我們對虛擬化十分看好,也非常感興趣。而且你還需要非常慎重,因為有些人會說,“我有一個虛擬化的項目。”而差不多99%的人說這句話其實指的都是服務器虛擬化。但是事實上你的重頭戲卻是想要找到一些不是虛擬化的IT構件。
我主要還是關注虛擬WAN優化控制器和虛擬應用交付控制器。在本次會議上我們討論了一些虛擬交換機,虛擬路由器,探針,防火墻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在本次會議中我們選了一些如Riverbed或Cisco的軟件,使之運行在他們的硬件應用中,或運行在某個虛擬機 (VM)中。這也是我們通常能夠想到的虛擬方式。我希望供應商所做的,不僅僅是生產出這些軟件,更重要的是能夠在虛擬機上良好地運行。如果這些軟件無法在虛擬機上運行的話,那么很可能軟件本身就存在問題。我同時還希望,這些供應商能夠設計調整他們的軟件來適應新環境,創造更多的價值。
我們選擇使用虛擬應用交付控制器和WAN優化控制器的理由是什么呢?實際上,一個原因就是市面的虛擬機。我們使用了這些平臺,在數據中心同樣也會用到,除此之外,在分支機構中使用的情況也在逐年增加。如果你已經使用了這個平臺,一定程度上你會從它的低成本中受益。那問題又來了,能夠運行在虛擬機上的軟件,供應商會收多少錢?他們會得多少益?
另外一個(我們會越來越多應用虛擬化)原因,是實現虛擬化后,一切都變得簡單多了。你無需從其他世界各地裝運你所需的應用。這就大大降低了成本,應用的部署也很迅速、方便。
虛擬應用交付控制器是否和其硬件同樣堅固高效呢?虛擬ADC是否無法完成這些WAN優化技術?
Metzler: 我對這種辯論比較感興趣。我們的行業中會經常會迸發出一些火花,如果你無法緊跟步伐,那你就只能落到后面去討論硬件的東西了。那些只有基于硬件解決方案的人聲稱他們的方法更好更迅速。而那些只掌握軟件解決方案的人則指出,有些時候計算機還得努力去顧及其他方面,所以這些基于硬件的解決方案事實上并不是通用的方法。
現在,說到這一點,我們來假設硬件ADC的性能好于軟件ADC。這是說有一個基于硬件的應用交付控制器,在數據中心的入口方向,這里數據流量非常高,有所有的進程,TCP會話等,但是在數據中心內某些數據庫服務器前端的流量并非所需的,這種情況下,也許你可以使用基于軟件的應用交付控制器。那么大家也許就要問了,什么情況下在硬件環境中使用ADC,什么情況下在軟件環境中使用ADC呢?我的看法是,現在討論這個問題還為時過早。關于軟件還是硬件的選擇取決于供應商。歸根結底是要比較軟件供應商所提供的軟件和硬件供應商所提供的硬件他們所表現出的性能的形似程度,以及它們之間的價格差。顯然地,如果價格上它們差的不太多,你也許會傾向于購買基于硬件的設備,如果可以的話還可以得到其附加的性能。但如果他們的價格差了很多,那你大概就會選擇軟件的了。
基于硬件和軟件ADC的另一個差別就是技術方面。其他的區別就是關于許可,以及供應商的市場營銷方法等。這些都會影響我們將要購買的(ADC 和WOC)架構。
硬件會永遠存在下去,因為不管怎么說,虛擬ADC還是需要依托在其他設備或系統上的。問題是,它會不會成為一種只用作WOC或者ADC專用的設備呢?服務器的發展日新月異,它們越來越智能,運行速度越來越快。所以如果有一個用于WOC分支機構的服務器,那么有這個服務器就足夠了嗎?還需要不要硬件設備保證系統性能?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取決于辦公室的實際需求,硬件設備也是需要的。如果這個分支辦公室有十個人,并且這十個人的工作負荷也不是很高,那么在虛擬機上運行一個WOC軟件以支持他們的工作就足夠了。但是如果有二百人,做的還是3D圖形繪制工作,那這種方法就不可行了。
那你的意思是說,采用硬件或軟件應用交付控制器是取決于公司的規模?什么樣的業務更適合采用虛擬ADC而不是硬件ADC呢?
Metzler: 規模只是一個方面,但你還需要看WAN中所運行的數據類型。這個難度很高。如果你的企業大概150-200人每天都重復做一些簡單的交易處理工作,或者就算比這個人數更多,他們也不會產生太大的流量。又如果你需要繪制3D圖形,或其他精細繁瑣的工作,這樣的話就算是20個人也會產生大量流量。所以說你需要了解數據量、數據類型以及諸如此類的事情。這同樣可以歸結成為硬件版本和軟件費用的比較。這可能就需要依賴這些供應商甚至依賴于一些處理細節。如果你沒有仔細考慮就和你當前的供應商簽訂了合同,他會說,“我們可是簽了合同的!”
為了支持虛擬設備,需要在分支辦公室保留哪種網絡硬件設備?不同的供應商是否會推薦不同的產品?
Metzler: 在過去的幾年,我們一直在說不要在分支辦公室部署太多設備,但我也不理解為什么許多企業根本不在分支辦公室里部署設備。在許多情況下,他們所部署的設備也都在各司其責。但是如果你想建立branch office box,或叫做BOB來作為平臺的話,你就應該好好考慮下了。
在做了一些市場調查之后,我想企業可以有以下幾個選擇:
一臺可運行虛擬機的服務器
一臺路由器,像Cisco的ISR。這樣就可以在這臺路由器上運行多種設備或系統(如VM)
一臺WAN優化控制器,它可以同時運行五臺VM,除此之外還可以運行多種應用,如 DNS, DHCP, 等
部分人可能會選擇使用服務器的方法,而另外的人可能會選擇使用路由器的方法。我想我們還是要弄清楚在分支機構越來越虛擬化時,會發生什么。而且,在數據中心,在這樣的情況已經很多了,但我們想觀察更多的在分支機構中的使用情況。
在下一代分支辦公室中我們是否真的可以實現無服務器的環境?
Metzler: 我不這么認為。你可以說,“我們用了Cisco的ISR,同時還運行著VM,看!這就是無服務器!”但是,你是否意識到你正在運行著計算設備,因為路由器或WAN優化控制器所作的工作仍類似于 IO, 計算及存儲;它們在處理應用程序,這就使得它們的角色更加像計算設備。所以我并不認為減少不必要的設備和從外部獲取服務是一碼事。
沒有經驗的WAN管理人員應該如何學習相關的虛擬化知識?
Metzler: 在這種情況下,虛擬化包含了一下幾種:在需求方面,你也許比較關心虛擬桌面,因為一旦你開始啟動虛擬桌面,廣域網中延遲敏感的情況就會增加。之后我所關心的就是WOC的使用。如同虛擬化一樣,WAN管理人員需要留心虛擬桌面,但同時WOC中也會存在一些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