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建議政府盡快給出啟用IPv6的明確信號
3月22日消息 今天,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在京舉辦的2011年ICT深度觀察大型報告會。原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院士就國內外ICT的發展進行了深度闡述,同時,也就中國面臨的諸多問題進行了分析,其中,尤其提及了IPv6的發展問題。
“IPv6的提出已經有十多年了,但一直叫好不叫座,現在到了IPv6可以一顯身手的時候,卻發展IPv6與IPv4并存的方案仍然不夠清晰。”鄔賀銓說。“2011年2月,ICANN聲稱已無新的IPv4地址可分配,而我國電信運營商剩余的IPv4地址最多能夠支持到年底。”
IPv6是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設計的用于替代現行版本IP協議(IPv4)的下一代IP協議。IPV6地址長度為128比特,地址空間增大了2的96次方倍。
“IPv6干什么用呢?目前來看,IPv6只有當IPv4用,沒有地址了不得不拿IPv6來當地址,除了新增的用戶用IPv6外,其他方面,可能都是IPv4。”鄔賀銓針對IPv6到底所謂何用進行了發問。
鄔賀銓指出,既然IPv6主要當IPv4用,那么就需要解決IPv6終端訪問IPv4應用的問題。需要決策的不是選擇隧道或翻譯技術,因為這兩者是可共存的,暫時需要決策的也不是能否安全監管問題,因為國際出入口可以使用IPv4。
“需要決策的是用IPv6還是NAT。他們是勢不兩立的選擇。如果運營商自行選用NAT,將帶來互通問題、監管困難和無法支持SIP應用,建議政府盡快給出啟用IPv6的明確信號,知道運營商避免使用NAT。”鄔賀銓說。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即網絡地址轉換,它是一種將私有(保留)地址轉化為合法IP地址的轉換技術,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類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種類型的網絡中。延遲增大、配置和維護的復雜性、不支持某些應用是NAT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