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個投影常用術語總結
投影常用術語總結:
1. 高寬比
直觀圖像或投影圖像的寬度與高度比。
HDTV 的標準高寬比目前為 16:9(可獲得矩形寬屏幕圖像)。模擬電視廣播電視節目的美國全國電視標準委員會 (NTSC) 標準是 4:3(傳統正方形格式)。
2. 老化
屏幕上某些區域的永久損壞,由于靜止圖像連續顯示較長時間引起。
3. 對比度
圖像的對比度是指圖像的極亮部分與極暗部分的差異。對比度高則允許電視在光線很強的情況下仍能良好工作,并且顯示的顏色非常細膩。
4. Dolby 數字聲音系統
流行的 5.1 通道家庭影院聲音系統,包含左右環繞音箱;右、左、前、中音箱;以及 LFE(低頻特效)通道。
5. DLP 技術
DLP 技術在大量投影和顯示屏應用中提供如液晶般清楚、銳利的流暢圖像,包括公司投影儀、家用娛樂投影儀、大屏幕 HDTV、視頻墻以及在商務娛樂中使用的其它投影系統。DLP Cinema 技術提供的大屏幕圖像在許多方面勝過目前的電影,正推動著電影業的變革。
每個 DLP?投影系統的核心都是稱為 DLP芯片的光學半導體,它用作異常精確的光開關。DLP 芯片包含超過一百萬個鉸接微鏡。通過開關這些鏡子,DLP 投影系統就能夠提供栩栩如生的、銳利的流暢圖像。
6. HDTV(高清晰度電視)
HDTV 是一個新的電視標準,它使用數字信號而不是當前的模擬廣播電視標準。HDTV 信號包含 700 以上的水平行分辨率,而模擬信號只能提供 525 行分辨率。HDTV 也正朝著矩形寬屏幕格式 (16:9) 發展以獲得真正電影院般的體驗。
HDTV 圖像都會在傳輸信號之前進行數字化和壓縮,以使得它們的巨大信息量便于傳輸。這些信號到達電視機時,就進行解壓縮。
7. 分辨率
圖像的分辨率是產生圖像垂直分段的層疊式水平行總數。分辨率越高,圖像就越清晰越細膩。標準電視信號一般顯示 525 行分辨率。然而,HDTV 信號包含超過 700 行分辨率,所以生成出類拔萃的圖像質量。
8. 觀看角度
可從偏離中心點的位置觀看圖像的最大角度。
9. 分屏數
分屏數是多屏顯示卡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它表示一個多屏顯示卡最多可以連接的顯示器數目。多屏顯示卡的分屏不是簡單的多個顯示器顯示多個相同內容,而是多個屏幕上顯示各自不同的畫面,并可顯示拼接的組合大畫面。比如分屏數為4的多屏顯示卡可以連接4臺顯示器,既可以讓這4臺顯示器分別顯示畫面的一部分,一起組成一副畫面,也可以讓這4臺顯示器各自顯示不同的畫面。一般多屏顯示卡的分屏數是2個或者4個,如果需要連接更多的顯示器,可以在一臺計算機上連接多個多屏顯示卡。
10. 光亮度均勻值
是指最亮與最暗部分的差異值,就是投影機投射至屏幕,其四個角落的亮度與中心點亮度的比值,一般將中間定義為100%。任何投影機投射出的畫面都會出現中心區域與四角的亮度不同的現象,均勻度反映了邊緣亮度與中心亮度的差異,用百分比來表示。當然,理想的均勻度是100%,均勻度越高,畫面的亮度一致性越好。對于投影機而言,影像均勻度的關鍵因素是光學鏡頭的成像質量。一般現在的投影機的畫面均勻度都在85%以上,有些出色的投影機可以達到95%以上。
11. 畫面尺寸
是指投出的畫面的大小,有最小圖像尺寸和最大圖像尺寸,一般用對角線尺寸表示,單位是英寸。這個指標是由投影光學變焦性能決定的,要投放預定的尺寸,需將投影機放置在與屏幕相應的距離上。根據各種投影機的鏡頭和亮度不同,畫面尺寸與投影距離的關系有所不同。一般來講亮度越高的投影機可以投出較大的畫面,投影機根據鏡頭焦距都有一個最小畫面尺寸和最大畫面尺寸,在這兩個尺寸之間投影機投射的畫面可以清晰聚焦,如果超出這個范圍,畫面可能會出現不清晰和投影效果很差的情況。
12. 投影距離
是指投影機鏡頭與屏幕之間的距離,一般用米來作為單位。在實際的應用當中,在狹小的空間要獲取大畫面,需要選用配有廣角鏡頭的投影機,這樣就可以在很短的投影距離獲得較大的投影畫面尺寸;在影院和禮堂的環境投影距離很遠的情況下,要想獲得合適大小的畫面,就需要選擇配有遠焦鏡頭的投影機,這樣就可以在較遠的投影距離也可以獲得合適的畫面尺寸,不至于畫面太大而超出幕布大小。普通的投影機為標準鏡頭,適合大多數用戶使用。
13. 色彩數
色彩數就是屏幕上最多顯示多少種顏色的總數。對屏幕上的每一個像素來說,256種顏色要用8位二進制數表示,即2的8次方,因此我們也把256色圖形叫做8位圖;如果每個像素的顏色用16位二進制數表示,我們就叫它16位圖,它可以表達2的16次方即65536種顏色;還有24位彩色圖,可以表達16,777,216種顏色。現在大多數投影機都支持24位真彩色。
14. 投影方式
正投:將投影機倒置吊在屏幕前方進行投影。

背投:將投影機放在屏幕的后面進行投影。

15. 梯形校正
在投影機的日常使用中,投影機的位置盡可能要與投影屏幕成直角才能保證投影效果(如下圖) 如果無法保證二者的垂直,畫面就會產生梯形。在這種情況下,用戶需要使用“梯形校正功能”來校正梯形,保證畫面成標準的矩形。
梯形校正通常有二種方法:光學梯形校正和數碼梯形校正,光學梯形校正是指通過調整鏡頭的物理位置來達到調整梯形的目的,另一種數碼梯形校正是通過軟件的方法來實現梯形校正。

目前幾乎所有的投影機廠商都采用了數碼梯形校正技術,而且采用數碼梯形校正的絕大多數投影機都支持垂直梯形校正功能,即投影機在垂直方向可調節自身的高度,由此產生的梯形,通過投影機進行垂直方向的梯形校正,即可使畫面成矩形,從而方便了用戶的使用。
但在實際應用中,除了需要垂直梯形校正之外,還常常碰到因投影機水平位置的偏置而產生的梯形。許多投影機廠商已經研發出“水平梯形校正功能”。水平梯形校正與垂直梯形校正都屬于數碼梯形校正,都是通過軟件插值算法顯示前的圖像進行形狀調整和補償。水平梯形校正解決了由于投影機鏡與屏幕無法垂直而產生的水平方向的圖像梯形失真,從而使投影機可以在屏幕的側面也可以同樣實現標準矩形投影圖像。
數碼梯形校正對圖像精度要求不高的時候,可以很好的解決梯形失真問題,實用性非常強,但對于那些對圖像精度要求較高的應用則不甚適宜。因為,圖像經校正后,畫面的一些線條和字符邊緣會出現毛刺和不平滑現象,導致清晰度不是特別理想。
#p#
16. 帶寬
帶寬是顯示器視頻放大器通頻帶寬度的簡稱,指電子槍每秒鐘在屏幕上掃過的最大總像素數,以MHz(兆赫茲)為單位。從表面上看,只需用行頻乘以水平分辨率就可以得到帶寬。但實際上,電子槍在掃描時掃過水平方向上的像素點數與垂直方向上的像素點數均高于理論值,這樣才能避免信號在掃描邊緣衰減,使圖像四周同樣清晰。
水平分辨率大約為實際掃描值的80%,垂直分辨率大約為實際掃描值的93%,所以帶寬的計算公式為:帶寬=水平分辨率/0.8×垂直分辨率/0.93×場頻。或帶寬=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場頻×1.344。例如:在1024×768@85Hz的模式下,帶寬為1024×768×85×1.344=89.84199868mhz。 帶寬的值越大,顯示器性能越好。
帶寬越高,慣性越小,響應速度越快,允許通過的信號頻率越高,信號失真越小,它反映了顯示器的解像能力。與行頻相比,帶寬更具有綜合性也更直接的反映顯示器的性能。它造成顯示器性能差異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
帶寬決定著一臺顯示器可以處理的信息范圍,就是指特定電子裝置能處理的頻率范圍。工作頻率范圍早在電路設計時就已經被限定下來了,由于高頻會產生輻射,因此高頻處理電路的設計更為困難,成本也高得多。而增強高頻處理能力可以使圖像更清晰。所以,寬帶寬能處理的頻率更高,圖像也更好。每種分辨率都對應著一個最小可接受的帶寬。如果帶寬小于該分辨率的可接受數值,顯示出來的圖像會因損失和失真而模糊不清。
下表列出了在幾種常見分辨率和刷新頻率下的可接受帶寬:

17. 制式
視頻信號是一種模擬信號,由視頻模擬數據和視頻同步數據構成,用于接收端能正確地顯示圖像。信號的細節取決于應用的視頻標準或者“制式”--NTSC(美國全國電視標準委員會,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PAL(Phase Alternate Line)以及SECAM(順序傳送與存儲彩色電視系統,法國采用的一種電視制式,SEquential Couleur Avec Memoire)。在PC領域,由于使用的制式不同,存在不兼容的情況。就拿分辨率來說,有的制式每幀有625線(50Hz),有的則每幀只有525線(60 Hz)。后者是北美和日本采用的標準,統稱為NTSC。通常,一個視頻信號是由一個視頻源生成的,比如攝像機、VCR或者電視調諧器等。為傳輸圖像,視頻源首先要生成—個垂直同步信號(V SYNC)。這個信號會重設接收端設備(PC顯示器),保證新圖像從屏幕的頂部開始顯示。發出VSYNC信號之后,視頻源接著掃描圖像的第一行。完成后,視頻源又生成一個水平同步信號,重設接收端,以便從屏幕左側開始顯示下一行。并針對圖像的每一行,都要發出一條掃描線,以及一個水平同步脈沖信號。
另外,NTSC標準還規定視頻源每秒鐘需要發送30幅完整的圖像(幀)。假如不作其它處理,閃爍現象會非常嚴重。為解決這個問題,每幀又被均分為兩部分,每部分2 62.5行。一部分全是奇數行,另一部分則全是偶數行。顯示的時候,先掃描奇數行,再掃描偶數行,就可以有效地改善圖像顯示的穩定性,減少閃爍。目前世界上彩色電視主要有三種制式,即NTSC、PAL和SECAM制式,三種制式目前尚無法統一。我國采用的是PAL-D制式。一般等離子都兼容以上的電視制式。
18. 顯存容量
顯存容量是顯卡上本地顯存的容量數,這是選擇顯卡的關鍵參數之一。顯存容量的大小決定著顯存臨時存儲數據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顯卡的性能。顯存容量也是隨著顯卡的發展而逐步增大的,并且有越來越增大的趨勢。顯存容量從早期的512KB、1MB、2MB等極小容量,發展到8MB、12MB、16MB、32MB、64MB,一直到目前主流的128MB、256MB和高檔顯卡的512MB,某些專業顯卡甚至已經具有1GB的顯存了。
在顯卡最大分辨率方面,最大分辨率在一定程度上跟顯存有著直接關系,因為這些像素點的數據最初都要存儲于顯存內,因此顯存容量會影響到最大分辨率。在早期顯卡的顯存容量只具有512KB、1MB、2MB等極小容量時,顯存容量確實是最大分辨率的一個瓶頸;但目前主流顯卡的顯存容量,就連64MB也已經被淘汰,主流的娛樂級顯卡已經是128MB、256MB或512MB,某些專業顯卡甚至已經具有1GB的顯存,在這樣的情況下,顯存容量早已經不再是影響最大分辨率的因素。
在顯卡性能方面,隨著顯示芯片的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大,特別是現在的大型3D游戲和專業渲染需要臨時存儲的數據也越來越多,所需要的顯存容量也是越來越大,顯存容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顯卡的性能。例如在顯示核心足夠強勁而顯存容量比較小的情況下,卻有大量的大紋理貼圖數據需要存放,如果顯存的容量不足以存放這些數據,那么顯示核心在某些時間就只有閑置以等待這些數據處理完畢,這就影響了顯示核心性能的發揮從而也就影響到了顯卡的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顯存容量越大并不一定意味著顯卡的性能就越高,因為決定顯卡性能的三要素首先是其所采用的顯示芯片,其次是顯存帶寬(這取決于顯存位寬和顯存頻率),最后才是顯存容量。一款顯卡究竟應該配備多大的顯存容量才合適是由其所采用的顯示芯片所決定的,也就是說顯存容量應該與顯示核心的性能相匹配才合理,顯示芯片性能越高由于其處理能力越高所配備的顯存容量相應也應該越大,而低性能的顯示芯片配備大容量顯存對其性能是沒有任何幫助的。例如市售的某些配備了512MB大容量顯存的Radeon 9550顯卡在顯卡性能方面與128MB顯存的Radeon 9550顯卡在核心頻率和顯存頻率等參數都相同時是完全一樣的,因為Radeon 9550顯示核心相對低下的處理能力決定了其配備大容量顯存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而大容量的顯存反而還帶來了購買成本提高的問題。
19. DirectX
DirectX并不是一個單純的圖形API,它是由微軟公司開發的用途廣泛的API,它包含有Direct Graphics(Direct 3D+Direct Draw)、Direct Input、Direct Play、Direct Sound、Direct Show、Direct Setup、Direct Media Objects等多個組件,它提供了一整套的多媒體接口方案。只是其在3D圖形方面的優秀表現,讓它的其它方面顯得暗淡無光。DirectX開發之初是為了彌補Windows 3.1系統對圖形、聲音處理能力的不足,而今已發展成為對整個多媒體系統的各個方面都有決定性影響的接口。
20. MPEG4
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運動圖像專家組)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的專責制定有關運動圖像壓縮編碼標準的工作組,所制定的標準是國際通用標準,叫MPEG標準,該標準由視頻、音頻和系統三部分組成。MPEG1是VCD的視頻圖像壓縮標準;MPEG2是DVD/超級VCD的視頻圖像壓縮標準;MPEG4是網絡視頻圖像壓縮標準之一,特點是壓縮比高、成像清晰,一部DVD-9碟,可以存貯10多部高清晰MPEG4網絡電影。
MPEG4視頻壓縮算法能夠提供極高的壓縮比,最高可達200:1。更重要的是,MPEG在提供高壓縮比的同時,對數據的損失很小。MPEG4是MPEG提出的最新的圖像壓縮技術標準。它可以說是對上挑戰DVD對下力壓SVCD,其對DVD和SVCD造成的威脅不言而喻(有人說它是DVD殺手)。據說MPEG4是美國禁止出口的編碼技術,用它來編碼、壓縮一部DVD只需兩張2張CDROM。況且播放(解壓縮)這種編碼,對機器的硬件要求也不高。
21. 靈敏度
在保證達到所要求的誤比特率的條件下,接收所需要的最小輸入功率。接收靈敏度一般用dBm來表示,它是以lmW光功率為基礎的絕對功率,或寫為

其中,Pmin指在給定誤比特率的條件下,接收機能接收的最小平均功率。例如,在給定的誤比特率為10的負9次方時,接收機能接收的最小平均功率為InW(即10的負9次方W),接收機靈敏度為-60dBm。
22. 水平掃描頻率
也稱為水平刷新率,它是指顯示器每秒鐘的掃描線數,單位為KHz。行頻=行數*場頻,例如在800*600的分辨率下,當刷新率為85Hz時(通常表述為800*600@85Hz),行頻=600*85Hz=51Khz。
23. 點距
LCD顯示器的像素間距(pixel pitch)的意義類似于CRT的點距(dot pitch)。點距一般是指顯示屏相鄰兩個象素點之間的距離。我們看到的畫面是由許多的點所形成的,而畫質的細膩度就是由點距來決定的,點距的計算方式是以面板尺寸除以解析度所得的數值,不過LCD的點距對于產品性能的重要性卻遠沒有對后者那么高。
CRT的點距會因為蔭罩或光柵的設計、視頻卡的種類、垂直或水平掃描頻率的不同而有所改變,而LCD顯示器的像素數量則是固定的,因此在尺寸與分辨率都相同的情況下,大多數液晶顯示器的像素間距基本相同。分辨率為1024×768的15英寸LCD顯示器,其像素間距均為0.297mm(亦有某些產品標示為0.30mm),而17寸的基本都為0.264mm。所以對于同尺寸的LCD的價格一般與點距基本沒有關系。
24. 多屏顯示
多屏顯示卡是專為今天的PC機更深層的應用要求而設計的高性能的多屏卡。它使一臺PC機支持多臺VGA顯示器、電視機或DVI數字平面顯示器,它是專為當今圖形圖像應用而設計的,特別是在windows下進行多種運行參數開發設計、編輯、控制、多媒體。
多屏顯示卡并不是簡單的多個顯示器顯示多個相同內容,而是多個屏幕上顯示各自不同的畫面,并可顯示拼接的組合大畫面。比如分屏數為4的多屏顯示卡可以連接4臺顯示器,既可以讓這4臺顯示器分別顯示畫面的一部分,一起組成一副畫面,也可以讓這4臺顯示器各自顯示不同的畫面。鼠標及窗口還可以在各個屏幕間漫游移動,而無需軟件的任何改動。
多屏顯示卡廣泛應用于:監控、指揮、調度系統;公安、消防、軍事、氣象、鐵路、航空等監控系統中;視訊會議、查詢系統等。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