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內部組網保護和策略分析
網絡內部組網保護
根據PTN網絡的分層模型,網絡保護方式可分為TMC層保護(PW保護)、TMP層保護(線性1:1和1+1的LSP保護)、TMS層保護(Wrapping和Steering環網保護)。PW APS保護配置數據量很大,難于管理,通常不建議大規模使用。Steering環網保護的倒換時間難以保證在50ms以內,且支持的廠家較少,也不建議使用,因此本文重點探討其他幾種保護方式。
(1)雙向1:1線性保護
基于MPLS隧道的1:1保護倒換類型是雙向倒換,即受影響的和未受影響的連接方向均倒換至保護路徑。雙向倒換需要自動保護倒換協議(APS)用于協調連接的兩端,具體工作方式為:業務從工作通道傳送,當工作通道故障時倒換到保護通道,擴展APS協議通過保護通道傳送,相互傳遞協議狀態和倒換狀態,兩端設備根據協議狀態和倒換狀態,進行業務倒換。為避免單點失效,工作連接和保護連接應該走分離的路由,保護的操作類型應該是可返回的。
(2)單向1+1線性保護
基于MPLS隧道的1+1保護倒換類型是單向倒換,即只有受到影響的連接方向倒換至保護路徑,兩側宿端選擇器是獨立的。具體工作方式為:業務在源端永久橋接到工作和保護連接上,當工作通道故障時,業務接收端選擇保護通道接收業務,實現業務的倒換,業務是雙發選收。為避免單點失效,工作連接和保護連接應該走分離的路由,保護的操作類型可以是非返回的,也可以是返回的。
(3)Wrapping環網保護
Wrapping環網保護的工作方式是當網絡上節點檢測到網絡失效,故障側相鄰節點通過APS協議向相鄰節點發出倒換請求。當某個節點檢測到失效或接收到倒換請求,轉發至失效節點的普通業務將被倒換至另遠離失效節點方向。當網絡失效或APS協議請求消失,業務將返回至原來路徑。
(4)保護技術分析
上述三種保護方式的技術比較如表2所示:
表2 網絡內部組網保護方式技術比較表
線性保護可以配置端到端保護也可以配置分段保護,環網保護是分段保護。端到端保護優勢是減少業務調度層次,配置簡單,擴容靈活,缺點是不能防止多點失效;分段保護可以滿足多點故障的保護要求,但配置和實現都相對復雜。環網保護屬于段層保護,能夠節省LSP資源(節省50%)和配置工作量,且對于分散型業務資源利用率較高。考慮到3G基站回傳網絡中,業務均為點到點的匯聚型結構,建議優先采用端到端的線性保護機制。
從保護效果上來看,1:1保護與1+1保護沒有區別,但1:1保護方式有一半帶寬是處于空閑狀態。未來PTN網絡承載的數據業務占比會越來越大,部分數據業務對于保護的要求會比較低,同時考慮到PTN本身的統計復用特性,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半用于保護的帶寬承載對保護要求等級較低的業務,使帶寬利用率達到最大化。因此在同樣保護效果的前提下,1:1保護方式可以利用保護通道來承載業務,將帶寬拓展一倍,節約組網成本,建議在組網時優先考慮1:1 LSP保護方式。
保護策略總結
PTN組網保護策略與MSTP網絡相比,最大變化是匯聚層不再采用環網保護方式,而是選用線性端到端保護機制,有點類似SDH網絡中的全程SNCP保護。這種結構的優點非常明顯:減少業務調度層次,得到了網絡扁平化的效果,減少了很多穿通節點,提高了路由管理效率。
同時,為了增強網絡的安全性,避免單節點失效帶來的業務丟失,接入層與匯聚層的互連建議采用雙節點保護組網方式。雙節點組網方式在MSTP網絡中已有大量應用,大大增強了網絡安全性,建議對于當前光纜資源還不具備雙節點互連的接入環,應積極進行光纜路由雙節點改造。
對于核心層PTN設備的保護,一端核心層PTN設備的業務可能需要送到分屬不同機樓的多個不同RNC,因此核心層需要具備業務調度功能。該調度功能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方式是通過核心層OTN網絡波長資源來進行調度,主要適合調度業務量較大的網絡;另一種方式是將核心層PTN設備組建成一個10GE調度環,環上節點兩兩之間均可能存在業務需求,業務為分散方式,這有利于發揮環網保護的優勢。因此在設備能夠支持的情況下,可采用Wrapping環網保護技術,利用該環的調度功能實現業務靈活調度。
在進行PTN網絡建設過程中,應恰當地使用這些保護技術和策略,才能發揮PTN網絡的最大優勢。當然,任何一項新技術的應用推廣都是循序漸進的,在今后的PTN網絡規劃建設工作中還需要不斷總結經驗,繼續完善全網的保護機制和策略。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