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光接入網的拓撲結構
光纖接入網上網三種基本的拓撲結構是: 總線形、環形和星形,由此又可派生出總線—星形、雙星形、雙環形、總線—總線形等多種組合應用形式,各有特點、相互補充。
1.總線形結構
總線形結構是以光纖作為公共總線(母線)、各用戶終端通過某種耦合器與總線直接連接所構成的網絡結構。這種結構屬串聯型結構,特點是:共享主干光纖,節省線路投資,增刪節點容易,彼此干擾較小;但缺點是損耗累積,用戶接收機的動態范圍要求較高;對主干光纖的依賴性太強。
2.環形結構
環形結構是指所有節點共用一條光纖鏈路,光纖鏈路首尾相接自成封閉回路的網絡結構。這種結構的突出優點是可實現網絡自愈,即無需外界干預,網絡即可在較短的時間里從失效故障中恢復所傳業務。
3.星形結構
星形結構是各用戶終端通過一個位于中央節點(設在端局內)具有控制和交換功能的星形耦合器進行信息交換,這種結構屬于并聯形結構。它不存在損耗累積的問題,易于實現升級和擴容,各用戶之間相對獨立,業務適應性強。但缺點是所需光纖代價較高,對中央節點的可靠性要求極高。星形結構又分為單星形結構、有源雙星形結構及無源雙星形結構三種。
(1)單星形結構:
該結構是用光纖將位于電信交換局的OLT與用戶直接相連,基本上都是點對點的連接,與現有銅纜接入網結構相似。每戶都有單獨的一對線,直接連到電信局,因此單星型可與原有的銅現網絡兼容;用戶之間互相獨立,保密性好;升級和擴容容易,只要兩端的設備更換就可以開通新業務,適應性強。缺點是成本太高,每戶都需要單獨的一對光纖或一根光纖(雙向波分復用),要通向千家萬戶,就需要上千芯的光纜,難于處理,而且每戶都需要專用的光源檢測器,相當復雜。
(2)有源雙星形結構:
它在中心局與用戶之間增加了一個有源接點。中心局與有源接點共用光纖,利用時分復用(TDM)或頻分復用(FDM)傳送較大容量的信息,到有源接點再換成較小容量的信息流,傳到千家萬戶。其優點是靈活性較強,中心局有源接點間共用光纖,光纜芯數較少,降低了費用。缺點是有源接點部分復雜,成本高,維護不方便;另外,如要引入寬帶新業務,將系統升級,則需將所有光電設備都更換,或采用波分復用疊加的方案,這比較困難。
(3)無源雙星形結構:
這種結構保持了有源雙星形結構光纖共享的優點,將有源接點換成了無源分路器,維護方便,可靠性高,成本較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密性也很好,是一種較好的接入網結構。
光接入網的拓撲結構的分類描述就為大家介紹完了,希望大家已經掌握和理解,我們還會在以后的文章中繼續向大家介紹相關的內容的。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