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OpenFlow和扁平化看數據中心網絡與4-7層服務
一些數據中心的技術,例如扁平化2-3層網絡架構和虛擬設備等目前都還處在研發和部署的早期階段。我認為,其中的每一種技術都還在各自的演進過程中,但我敢說,一旦它們聯合起來共同實施的話,結果將是革命性的。
為何我如此看好這些技術?因為扁平化2-3層網絡架構承諾了網絡中任意兩點間的低延遲連接,這將從根本上改變數據中心網絡的設計。換句話說,我們不再是把4-7層服務帶給網絡,而是把網絡帶給4-7層服務。想要給某個應用增加防火墻或者應用負載均衡嗎?那只需簡單地改變網絡配置,增加幾個VLAN標志就行了。如果利用OpenFlow,那么這個過程甚至更簡單。
這樣的case如果再加上虛擬化會變得更加***。讓我們以安全為例。比如說利用像Check Point的軟件刀片,我就可以創建虛擬防火墻實例來支持數據中心的多租戶。用這種方式,我可以把多個應用放置在同一個物理防火墻上,利用虛擬化來分段保護網絡安全,強制執行基于規則的訪問控制策略,以便適應法規遵從需要。其次,如果再次結合OpenFlow,你還可以獲得云計算所需的多層、多租戶。
***一種可能性是避開硬件設備,簡單地將4-7層服務作為虛擬設備來實施即可。這樣做會給我們帶來創建標準鏡像、快速配置和虛擬機遷移的好處。ESG研究公司指出,雖然大多數企業尚未搭乘數據中心虛擬設備的潮流,但是都對未來這么做非常感興趣。一旦英特爾推出高密度多核服務時,大企業就將會在每臺物理服務器上運行更多的虛擬機。而當這一情形發生時,虛擬設備肯定會更具吸引力。
這里最終的好處就是靈活性——數據中心經理們可以快速地用多種形式把網絡帶給4-7層服務。如此一來,數據中心網絡就將能夠實際支持虛擬數據中心、多租戶和云計算。
那么,哪些廠商可以利用這一趨勢而獲得收益呢?這里列出的只是我首先想到的一些公司:
1. 思科。雖然該公司目前有些麻煩,但是它比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都更為清晰地看到了數據中心網絡的這種演進趨勢。事實上,它的統一網絡服務(UNS)就有點兒像“任意服務,任意位置,任意外觀”的宣傳口號。思科最近已兩次將其關注點收縮在了安全領域上。它需要對WAAS和ACE做同樣的事。
2. Juniper。Juniper幾乎有著和思科一樣豐富的產品線,而且在強力推廣其SRX安全和QFabric。但是Juniper還是失去了一些ADC產品。盡管會有些重疊,但Juniper還是會與其友商Citrix或F5共同提供很好的產品與服務。
3. 惠普。惠普已經有了數據中心網絡架構,但僅局限于4-7層的TippingPoint。雖然惠普與其合作伙伴一起創建了HP ProCurve ONE計劃,但是還沒看到有什么回報。業界還有謠傳說惠普可能會購買一家防火墻公司(被提到的收購對象有Palo Alto、Fortinet和SonicWall),也有可能會購買F5或者Riverbed。
4. 博科。博科已經擁有了非常好的數據中心網絡架構故事,并且由于潛在強大的存儲人群而占據了比較有利的市場地位。博科還因為其與McAfee的戰略合作而獲得了網絡安全方面的優勢,此外還有它自己的ADC技術,雖然這種技術很少為人所知,但的確很酷。還有一些合作伙伴將會幫助博科進入更廣的市場。
其他廠商像Arista、Avaya、凱創、Extreme和Force 10等,雖然規模較小,但都是需要與之合作的4-7層服務提供商。Check Point也正在與很多主流廠商合作(思科與Juniper除外)。Crossbeam Systems和Sourcefire也應該算是這一領域中的佼佼者。
***一點需要指出:我上面所描述的愿景雖然肯定是引人注目的,但很多企業的IT和網絡專家們對于4-7層服務將在他們各自的環境中發揮怎樣的作用沒有清晰的概念。網絡廠商應當以正確的信息、培訓服務、現場工程設計以及系統集成等工作幫助這些專家認清這一愿景,只有這樣,網絡廠商才能擁有一個有利的市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