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講述PC與大型機:創新已死 收入不斷
譯文編者按:很多時候,媒體是無情的:他們只關注最新的、最熱的,而一旦某項技術或產品淡出人們的眼球,他們就會發出“XX已死”之類的評論。比如,大型機已死,COBOL已死,Java已死,塞班已死,還有就是——PC已死。但是,這些被稱為“已死”的技術,卻仍然擁有數目眾多的用戶。是這些媒體睜眼說瞎話么?問題是,IBM第一臺PC的開發者也表示,PC是死了。IBM在2005年將其PC業務賣給了聯想,現在看到全球PC市場的老大HP也拆分了PC業務,不得不說“扔掉PC”已經成為一種趨勢。IBM對此是如何解讀的?且看下文——
【51CTO精選譯文】自從蘋果公司的iPad問世以來,我們就已經屢屢聽到“PC已死!”這樣的話。但是當IBM的第一臺PC的開發者之一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后,我們不由得關注起來。
就在運行微軟MS-DOS操作系統的IBM PC上周迎來30周年之際,IBM首席技術官兼PC設計者之一馬克·迪恩(Mark Dean)聲稱,PC“將步真空管、打字機、壓制唱片、陰極射線管(CRT)顯示器和白熾燈的后塵,漸漸退出歷史舞臺。”
雖然這番話聽起來似乎有點牽強,或者至少為時過早,但IBM的另一位知名人士則表達了另一種觀點。歐文·伍雷德沃斯基-伯格(Irving Wladawsky-Berger)在IBM整整工作了41年,也是藍色巨人內部最積極支持Linux的人士之一。他也認為PC已死亡——但與大型機一樣,只是從創新意義上來講已死亡。
伍雷德沃斯基-伯格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天大型機仍在為IBM帶來大筆的收入,但它不再是創新的核心。IBM在2005年賣掉了PC業務,但是PC的確在為其他公司帶來大筆的收入,將來也會繼續如此——盡管PC不再是創新的核心。
他說:“對于這個話題我考慮了許久,這要看你認為的‘死亡’是什么意思。這一點至關重要。如果你問我‘大型機死亡了嗎?’我會說,我們在去年還剛剛宣布了新的z10大型機,再看看大型機為IBM帶來的收入。這樣一款死亡的產品還在帶來大筆收入。然而,如果你問我‘大型機是IT行業創新的核心嗎?我會說,真要是那樣就好了;可是我們在好多年前就沒有了這方面的創新——從客戶端/服務端出現的上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就沒有了創新。’’”
伍雷德沃斯基-伯格表示,IBM后來砍掉了自己的PC業務——如今惠普也在效仿這個舉措,一方面是由于IBM發現PC淪落成了一種遺留平臺。
他說:“我們發現這一幕已出現,即PC將成為一種遺留平臺;雖然仍有大筆收入可以進賬,但是現在的創新主要出現在移動平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諸如此類的技術上。”幸運的是,移動平臺方面的技術進展可以運用到PC上,從而不斷改進PC。
他說:“與大型機遇到的情況一樣,你也可以把那些創新重新運用到遺留平臺上。結果,大型機可以運行Java,大型機可以運行Linux,大型機具有了TCP/IP功能。”
惠普在解釋自己為何離開PC行業時聲稱,“平板電腦給PC行業帶來了實際而重大的影響。”
不過伍雷德沃斯基-伯格表示,沒有理由為微軟感到可惜。他說:“在接下來的好多年,微軟仍然會是一臺無比龐大的賺錢機器。只是它不再主導市場。”
Facebook的投資者羅杰·麥克納米(Roger McNamee)最近聲稱,在最近的三年里,微軟在互聯網連接設備市場的份額已從95%下降到了不到50%。美國著名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及其他媒體也提到了這一說法。
Ubuntu的技術架構師艾莉森·蘭德爾(Allison Randal)在上周的LinuxCon大會上特別指出,麥克納米的上述說話是不是經得住認真分析其實并不清楚。但是,運行非Windows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數量激增,無疑降低了微軟在上網設備市場所占的份額。
她說:“這不是搶奪現有用戶的情況,而是采用新設備的情況。”
在LinuxCon大會上發言的許多人認為,云計算會讓這些新類型的設備擁有更大的用途,并且使得從一個設備換成另一個設備成為一個無縫自然的過程。
伍雷德沃斯基-伯格說:“正是由于互聯網和云計算,現在各種各樣的想法相互交融。客戶端/服務端其實就是大型機的一種翻新,它完全在PC上運行。這種模式很好,只是不如云計算模式來得理想。”
原文:IBM: the PC is the new mainframe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