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防泄漏的新挑戰
在"內網安全 十年十辯"系列的第八篇中,各方專家從不同的視角探討了關于"泄密事件中看信息防泄漏"的問題,信息防泄漏是一場長期的戰爭,隨著技術的發展,在防護技術不斷提升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安全威脅。本期的議題便是:云計算、移動應用、社交網絡已經成為許多員工的日常應用,這些設備與技術的應用,對內網安全又帶來了哪些影響?
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所長黃梁:
IT新技術的發展確實很快,這些新技術對安全帶來的影響,要及時進行分析和評估。對企業信息化建設有促進的,要允許使用,積極采用,對信息安全帶來影響的,要及時進行消除。比如3G網絡出來后,員工在工作計算機上通過3G網卡訪問互聯網就很方便,這樣就會繞過公司關于互聯網訪問的一些控制和監視,所以要及時的進行限制。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總院信息化經理譚俊峰
信息泄露的方式已經多樣化,從管理上必須要思想轉變,要使業務需求的變化來驅動信息安全的管理變革;要進一步加強技術細分,在信息化規劃方面要有前瞻性。
青島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信息主任耿峰
這些設備與技術的應用會給內網安全帶來更大的挑戰,需要我們的系統更嚴謹,管理更合規,同時云計算的興起也為內網安全帶了更良好的發展機遇。
鄭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CIO周清湘
隨著這些技術的出現,系統運維安全風險加大;員工可能在無意間泄露商業機密,企業可能需要運用關鍵詞審核技術;與工作無關的應用增加,誘發員工工作效率下降,同時也浪費了網絡資源,使得系統效率低下。企業需要對員工的上網行為進行更加嚴格的管理。
信息安全專家李洋博士:
應用的不斷出現,應用場景的豐富化,應用的多樣化,都給內網安全的技術、實施、管理提出了更為嚴峻的要求。在選擇、實施內網安全技術和產品的時候,需要根據新的情況提出新的要求,從而滿足日益變化的應用需求的挑戰。
溢信科技產品總監黃凱:
首先要明確一點,新的技術是不斷出現的,因此安全也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案,IT管理人員永遠都要面對新的安全威脅。
具體到現在,主要的安全威脅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云計算,雖然大多數人還無法理解云計算的確切內涵,但內網安全的問題是同樣存在的。原本存儲在內網的數據,運行在內網的應用在遷移到云中后,是否能得到對應的保護?如果不能確保遷移到云中的數據的安全,我是否應該將業務遷移到云中?目前已有的內網安全技術,大多專注于主機層面,能否適用于云這種情況,還沒有定數。企業會不會失去對于安全的控制,都是新的挑戰。可以肯定的是,內網安全廠商一定會跟進。
二是移動設備,這里所講的移動設備,不僅僅局限于U盤、移動硬盤,還包括越來越普及的平板、智能手機,面對這些不同于以往的主機平臺,如何讓內網安全產品具有可擴展性,都是很重要的問題。另外,企業應該對這些IT設備采用何種對策,也需要盡快明確和規范。
三是社交網絡,這里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隱私泄漏。以微博為例,通過分析一個人的所有微博,我們是可以還原出這個人的日常生活,如果其中包含了敏感的涉密信息,很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泄密。預先制定關于社交網絡的政策,并用上網行為管理或其他設備進行管理限制,在社交網絡火爆的今天顯得十分必要。
總之,新的技術一定會不斷出現,IT管理人員要做的,就是牢記內網安全的目的--"安全",以此為核心,不斷應變。
制造業信息化專家黃培博士:
IT技術的發展是飛速的、不斷變化的,內網安全所面臨的挑戰不曾停止,也不會停止。云計算、移動應用、社交網絡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溝通方式,同時也增加了更多的泄密風險。員工在社交網絡上的一句話就可能透露出機密信息,隨身的一部智能手機就有可能帶走所有的數據,內網安全這些新興的挑戰是企業和安全廠商急需解決的難題。
總結:
云計算、移動設備、社交網絡是IT發展的趨勢,而且現在已經深入到人們的生活、工作中,拒絕他們或許能暫時避免其帶來的安全問題,但同樣會讓企業無法獲取這些新技術帶來的全新價值。因此,企業不應該因噎廢食,而應當正視風險,借助信息防泄漏體系,緊緊抓住"安全"這個核心,不斷應變,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同時充分利用新技術促進企業的發展。
基于網絡的應用在不斷的發展,威脅日益多樣化,面對這樣的局面,僅靠企業自身的力量越來越難以完成信息防泄漏的艱巨任務,企業需要強有力的盟友共同對抗安全威脅。在這個時候,信息防泄漏產品供應商們除了提供產品之外還可以做些什么呢?敬請關注"內網安全 十年十辯"終章:信息防泄漏,我們還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