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for Android:將手機變成PC盒子靠譜嗎?
原創【51CTO獨家特稿】剛剛在上個月,Canonical的掌門人Mark Shuttleworth表示將在以后的Ubuntu中引入HUD,試圖引起桌面系統操作方式的另一次革命。HUD的核心在于通過語義分析進行指令聯想,從而讓用戶快速進行想要的操作;而與HUD最為匹配的輸入方式,莫過于語音輸入。因此在Shuttleworth的當篇文章中,也提到Ubuntu的下一步是進軍移動領域。
想不到這一步這么快就邁出來了。
今天Canonical再次發布聲明:你的下一個桌面將是一部手機。Ubuntu for Android并非通過虛擬化的方式實現,而是從內核層面與Android 2.3進行了集成。列出的賣點包括:
-
可以跑桌面應用
-
充分利用雙核的計算資源
-
企業級瘦客戶端
-
基于Android,所以容易做集成開發
-
推廣4G設備
-
與Android共享內核,可訪問同樣的數據
-
可使用Adobe、思杰、VMware等廠商提供的企業應用
-
Canonical在ARM Linux上的技術功底
Ubuntu for Android并不是一個手機的操作系統,而是一層跑應用的皮;從官網的描述看來,更類似360桌面或Q+這樣的產品。
它到底有啥用呢?
“Android為移動而設計,基于觸屏操作的思路。桌面操作系統則基于鼠標操作。有人試過做一些基于Android的桌面系統,他們都失敗了,因為Android僅僅為觸控而設計。
完整的桌面解決方案需要一套桌面應用。目前,移動OS都沒有引入什么桌面應用,而Ubuntu這個平臺則提供了上千桌面應用,其中大部分都是free(免費+自由)的。
另一個解決方案是基于Web,不過目前的市場并不看好純Web環境(編輯注:大家也猜得到這純web環境是誰吧)。桌面環境是生產環境,這與多媒體消費環境或瀏覽環境是不同的。這就是Ubuntu for Android誕生的理由。”
上面說了這么多,簡單一句話,就是要讓Android能夠跑Linux程序。
其實這個思路跟蘋果的iOS+OS X合并,微軟的Windows Phone+Windows合并,其目的是一樣的。所謂大一統環境,就是讓用戶無論在任何終端上都可以使用同樣的服務。乍看之下似乎是簡單的移植能搞定的事,實際上卻很難做到,正是因為觸屏操作和鍵鼠操作的區別。
而解決思路就是:把移動設備當作一個PC盒子,再外接屏幕、鍵盤、鼠標。當然,麥克風、攝像頭、音箱這些配件,默認都集成在手機里面了。
想想看,以后企業不再需要購置一堆PC,而只需要買顯示屏+鍵盤鼠標,外加一堆放手機的托(即Dock)。員工可以用自己的手機進行辦公,只要咔嗒一下把手機插到Dock上,立刻就是自己的專屬工作環境。這就是天生的移動辦公環境。
單就硬件實現思路而言,其實蘋果早在做了:
就差了個外接顯示屏。當然,iOS和OS X在系統上的合并尚未完成,Mac上的程序在iPhone上還跑不起來。合并當然是規劃中的工作,其思路在新版的OS X Mountain Lion上已經可以看到。微軟方面由于在移動終端起步較晚,目前還看不清狀況,大家只能看看Windows 8來遐想一通。
移動終端的地盤尚未劃定,時間是競爭的關鍵因素之一。桌面系統的戰爭形態在移動終端重現,作為目前尚無桌面搭檔的Android而言,Ubuntu也許是個***的選擇。如果情況真如Canonical的宣傳文字所述,Ubuntu for Android已經可以在性能還過得去的手機上把Linux桌面應用跑起來,那么Android可能能借此獲得一個領跑的優勢。
更新1:事實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Ubuntu for Android到底進展到什么地步了!以下是Canonical員工放出的視頻,可以看到聯系人、短信、無線這些功能也都順利的集成了:
更新2:Canonical員工Tualatrix針對Ubuntu for Android的技術細節撰寫了一篇博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這里。
【51CTO獨家特稿,轉載請注明作者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