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瀏覽器大戰”小觀
2012年3月18日將是載入瀏覽器史書的一天,假如有這本史書的話。在這一天,來自 StatCounter 的數據顯示谷歌的Chrome 瀏覽器全球份額***超過微軟的 IE 瀏覽器,雖然僅保持了一天,但是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意味著大戰了多年的瀏覽器市場終于將有可能迎來變數。
網頁瀏覽器(簡稱瀏覽器)本身只是個顯示網站服務器或因特網檔案系統內的文件并讓用戶與此些文件互動的應用軟件 ,但是基于它本身的意義所在成為了互聯網的入口,因此瀏覽器之間的“拼殺”和“大戰”就不可避免了。距離蒂姆·伯納斯·李 1990 年開發出世界***個網頁瀏覽器已經有 22 年了,這22 年瀏覽器市場有哪些跌宕起伏呢?
“三次瀏覽器大戰”
***次瀏覽器大戰爆發于 1995 至 1998 年,微軟通過捆綁操作系統來推廣 IE ,將當時占市場90%的網景Netscape瀏覽器徹底擊敗。這次大戰微軟留下三個隱患:
1.為對抗Netscape微軟在 IE 里加入了很多非標準的專屬標簽,致使后來的的 IE 6 成為開發者的噩夢,破壞了開放標準;
2.捆綁銷售 IE 的做法被指壟斷,受到反壟斷的壓制;
3.網景為吸引開發者開放源代碼創造了Mozilla,雖未能挽回 Netscape 的市場占有率,但是它衍生出了Phoenix ,即現在的 Firefox 火狐瀏覽器。
由于***次瀏覽器大戰留下的隱患導致了 05 年到 07 年的第二輪瀏覽器大戰。這次大戰后 Firefox 在北美,歐洲等地區的占有率接近甚至超過了 20%,微軟全球范圍內的份額也從 IE 6 高峰時的 96% 先是下降到 85%,*** 07 年末的時候穩定在 60% 左右,不再是“唯一的瀏覽器”了。
下面這張瀏覽器進化史詳細說明了主流瀏覽器大戰的始末(數據截止2010年底)。 Via 數碼戰爭

第三次瀏覽器大戰暫時還沒有明確定義,大致于09年開始至現在,先來回顧幾個關鍵的節點。
1.2009年7月 ,受到歐盟反壟斷的壓力下,Windows 7 歐版將不再捆綁 IE,使用者可以自選瀏覽器。
2.2010年1月 ,Firefox 在歐洲市場市占率超越 IE,***突破微軟獨大的局面。
3.2011年12月,Chrome 全球市場份額超越 Firefox 成為僅次于 IE 的全球第二大瀏覽器。
4.2012年3月18日,Chrome 全球市場份額為32.70%,而 IE 為32.48%,Chrome ***以微弱優勢超過微軟IE。第二天后,IE 瀏覽器的瀏覽量回升至35%,Chrome 瀏覽器的份額則下滑至30%。

未來之勢
三次瀏覽器大戰后,基本態勢已經形成。除卻在部分國家IE、Firefox 和 Chrome 各自占優勢外,這三大桌面瀏覽器在全球范圍內目前有將成并駕齊驅之勢。不過走勢卻不盡相同,除了 Chrome依舊處于上升階段外,IE 和 FireFox 都在緩慢下降。那么未來將會如何呢?
Chrome 將勝出?
墨守成規的微軟依然用舊有的軟件產品開發模式維護著 IE ,并使其發布周期和 Windows 保持一致,這與真正把瀏覽器當作一個互聯網產品來開發,一直保持快速迭代、持續改進的谷歌相比,IE 未來被Chrome超越是遲早的事情,尤其是谷歌后面還有一張 Chrome OS 牌可以打。而火狐從3.5 后的升級讓我們見識到了“版本不是你想飆,想飆就能飆”,在飆版本的同時 7.0 版本內存泄漏、8.0 版本下載假死,這些 BUG 火狐一直沒有及時處理,加上最近一直在往下掉的市場份額,讓不少人為之捏一把汗。
當然僅憑這兩點是不足以能說明未來谷歌的 Chrome 一定能勝出,對微軟來說,反壟斷協議在今年早些時候已失效,Windows 8會不會將重新綁定IE 10 還是個未知數。此外,喜歡將 Chromium(Chrome)加殼并同時保留 IE 內芯的國內眾多雙核瀏覽器的發展也充滿了半數。
關于未來你怎么看? 對于一直游離于“瀏覽器大戰”外的 Safari 和 Opera 你們的觀點又是如何呢?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