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2和新浪微博合作,這是正確但不完美的決定?
小米手機和新浪微博的合作,某種意義上是門戶網站在電商領域的探索。但是,合作仍然有更多的想像空間:
第一,新浪微博僅僅是新浪流量的一部分,新浪沒有調動足夠的流量喂養小米手機,這使得合作的成色下降,也意味著雙方可以開辟更深的合作空間。
第二,小米手機的定位為發燒友而生,這是一個偏小眾的定位。微博營銷的大能量來自大眾化營銷。
第三,互聯網三個最強大的公司是騰訊,百度和淘寶。只有和最強的公司合作,才能得到最強有力的支持。可能很多人不認同這個觀點,但是商業競爭法則確實是強強聯合。新浪作為整體而言在公司的競爭力上比不過三強。
第四,新浪微博是新浪最優質的資產,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新浪微博的名人眾多,具有品牌效應。但是新浪微博的商業化開發卻在透支品牌。假如酷派手機和新浪微博合作,可以精準地發送到音樂微博中。而小米手機缺乏酷派手機的文化屬性,而過多的強調了性價比。之前,筆者認為小米手機本來具有很好的爆發力,但是定價策略出了問題。定價和品牌是息息相關的。價格定的低了,后續的品牌力就無從談起。沒有品牌力,小米手機2和新浪微博的合作就難以產生價值的最大化。
最后做一個總結:新浪若要扮演門戶電子商務的角色,是系統性的生產流量和供應流量,而不能僅僅靠微博一個工具。小米手機需要加強品牌力,修正自己的價格策略,二者的合作方向正確,但效果目前難達到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