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時代對路由器提出了新要求
云技術是近年來才出現的一個名詞,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在云計算時代,數據中心將成為應用和數據交付關鍵中心,用戶從園區、遠程分支點、無線和互聯網不同位置訪問數據與服務,連接這些服務的網絡與以往相比更為重要。
云計算需要可靠的、橫向擴展和高性能的網絡服務,這對路由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設備操作系統源代碼行數也增加到了數百萬條,越來越多的網絡控制協議被加入到網絡操作系統中,廠家的研發難度不斷加大,用戶的學習成本不斷增加,尤其是控制平面的功能特性,從基本的OSPF、BGP、多播、多協議標記交換、流量工程、大規模地址轉換、智能分析處理防火墻、不同形式2/3層虛擬專用網VPN、IPv6與IPv4互相混搭、移動 IP網絡、用戶管理認證授權和訪問、記錄功能等等,越來越多的用戶要求被加入到網絡交換節點里面來。
二、從初期的協議想法到協議標準化一般需要十年,而從標準化到規模部署又需要三到五年,導致用戶需求總是被嚴重地推遲滿足。
另一方面,由于網絡協議與廠家硬件系統架構高度集成,而傳統網絡主體架構都是封閉的,所以與之配套的軟件開發和驗證只能由網絡廠家根據商業利益最大化決定推動,用戶不得不忍受被鎖定的痛苦。而用戶被鎖定后,基于用戶最大利益創新愿望對廠家來講就沒有那么強烈了,形成了需求與研發的負反饋效應。
三、云計算是實現方便、快速、簡單、按需訪問可配置計算資源的管理模型,云計算是企業IT資源管理的高級階段,隨業務變化而變化,而不僅僅是IT技術的簡單合并與應用,虛擬機普及應用一方面節省了大量的采購成本,但是另一方面在大規模虛擬機環境下,管理復雜度所造成的運營成本增加也非常顯著,比如虛擬資源脫離了物理設備相對靜態的信息,排錯難度大大增加,虛擬交換機既要與現有虛擬管理平臺兼容,又要應對高度動態變化的端設備、維護虛擬邏輯抽象鏈接、集成與交換硬件設備功能、滿足虛擬設備移動性、網絡響應機動性、虛擬邏輯可維護性和轉發控制平面軟硬件可集成性等諸多挑戰。
四、要全面實現新一代數據中心數據管理的移動性,就需要虛擬協調角色,統一規劃和部署IT智能基礎架構,于是催生了以工作負載為中心的IT管理模式,傳統的分離IT管理模式不再合適,傳統IT資源分配的技術實現方式也不再合適。
工作負載是計算機所執行工作的邏輯分類,工作負載、工作內容不一樣,IT資源消耗重點就不一樣,通過虛擬資源統一協調角色,可以在IT管理和計算層面上對服務器、存儲和網絡資源建立統一視圖,從而實現了以工作負載為中心的資源調度模式。
五、一方面是控制平面與轉發平面集成,管理越來越復雜,創新緩慢;
另一方面是虛擬化資源移動性要求更加強大靈活、簡單的控制平面;再者是面向工作負載的網絡需要控制平面與資源本身解耦,造成控制平面與轉發平面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用戶為使用網絡所付出的總擁有成本越來越大,一方面,既然軟、硬件綁定導致網絡和應用發展緩慢,那么我們就把它們分開來,各自相對靈活,獨立發展,開發實現基于標準硬件平臺的靈活簡單的控制平面。
另一方面,云計算和虛擬化需要極大的網絡擴展性要求,當前網絡轉發平面與控制平面都需要橫向擴展和性能的極大增強,大家平行分離,自然解耦控制與轉發。
六、分離的額外好處是擴展模式下控制平面的控制信息本身流量有限并可預計,所以人們就不需要昂貴的專門的高性能轉發芯片處理控制信息,控制平面由獨立可擴展的軟件經濟實現,轉發平面退化成簡單的報文處理平臺。用一個方法,便可解決這些關鍵問題!于是一群先行者就開始了軟件控制獨立與網絡轉發平面之旅。
在云計算環境下,運營商需要跨越數據中心進行資源管理,實現上層資源與物理鏈路層調度的匹配與自動化以更好復用資源,滿足每個云租戶在數據中心之外需要建立端到端虛擬網絡自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