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大戰》帶給我們的思考
7月24日,以游戲為主題的喜劇電影《像素大戰》在北美上映,該片演員陣容大牌云集,將于9月15日登陸中國。影片中出現了大量經典游戲中的角色,包括《大金剛》、《小蜜蜂》、《吃豆人》等,講述了游戲死宅小團隊對抗像素入侵者拯救世界的故事。游戲與現實交叉碰撞為電影營造出一種強烈的反差萌,獲得了媒體的一致好評。
區別于普通觀眾,這部電影在游戲圈獲得了更大范圍的關注和討論。雖然在國內該片還未上映,但是大家已經想看看這樣一部電影,是否對于同為娛樂的游戲,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像素≠粗制濫造,像素游戲經久不衰
克里斯娛樂周刊在評價電影《像素大戰》時說,像素是一種精力充沛的樂趣。也正是樂趣讓像素游戲一直有一批忠實的擁躉。作為鼻祖的像素游戲,畫面并不能使其背負“粗制濫造”的罵名。相反,因為時代變遷,像素風格有了3D寫實所不能比的優勢。看到3D化的馬里奧,玩家會說,好新;但是看到像素點構成的馬里奧時,玩家會說,這是伴隨我童年成長的英雄。也正是由于這種情節,現在有不少開發者會因為游戲主題需要,特意將游戲用像素風來表現。
像素風格自成一派,并且通過簡單的畫面融入了更多交互式體驗。這種交互式體驗并不是單指玩家使用手柄操控游戲角色,而在于像素游戲固有的留白方式讓玩家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有人笑稱說,像素游戲是80、 90后小時候躺床上夢到的虛擬世界的樣子,雖顯夸張卻也不無道理。由于表現形式的簡單,使得像素游戲必須倚重游戲內容來達到平衡。這種尋求平衡的過程,達成了一個良好的化學反應就是,開發者能夠騰出更多的精力放在游戲玩法和內容挖掘上,像素游戲的創新層出不窮。而這大概就是像素一直保有樂趣的原因。
除去懷舊,像素游戲可以有更多新意
影片中出現的大金剛、小蜜蜂、吃豆人等游戲形象均是FC紅白機上的經典代表。在我們提及像素游戲時,往往會將其與懷舊聯系起來,然后引經據典討論起一些游戲作品的歷史意義。然而《像素大戰》給了我們一個新的思考方向——通過世界觀架構打造全新的形象。以“全新”來形容或許有失偏頗,但是電影中的確為吃豆人等賦予了新的身份,那就是地球破壞者,通過其大肆破壞建筑和咬掉巖谷徹先生(吃豆人之父)手指的橋段來豐富形象,在輕松幽默的氛圍下,觀眾很樂于接受這種新型改編。
這是一種“老瓶裝新酒”的形式,利用用戶熟悉的載體完成新型內容的嫁接傳遞。反觀至游戲上,我們也可以利用玩家所鐘愛的像素風格,進行更多有意思的創造,已經有很多作品對此進行了印證。在《Minecraft(我的世界)》中,整個游戲世界都由各種各樣的像素方塊構成,玩家可以破壞它們,也可以發揮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塊隨意建造東西,在這里有無限可能性;而動作解謎類游戲《超級兄弟:劍與巫術》則將像素藝術發展到了一個巔峰,游戲雖然是像素畫風,但細節透過朦朧的色彩方格呈現清晰,反而有類似 pointilism(點畫派) 繪畫的效果,在曲風與股市劇情的巧妙搭配下,其藝術渲染效果相當震撼;當然,所有玩家都不會忘記,那天被《Flappy Bird(像素鳥)》所支配的恐懼。
《像素大戰》這部電影將一直表現穩定的像素游戲又推到了臺前,像素這種簡單的表現形式能夠留出更大的創造空間讓開發者去發揮。令人欣喜的是,各游戲團隊也一直在這上面尋求突破。《克魯賽德戰記》《諸神戰記2》《盜墓英雄》等近期作品均有不錯的市場表現。
虛擬現實,像素游戲有可能更加好玩
VR(虛擬現實)是游戲行業一直在攻克的難題。相比較于將游戲精模與現實結合,電影《像素大戰》告訴我們,或許用像素來對游戲驚喜展示,融合于現實中,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是因為,游戲畫面多年來一直在追求擬真,當這種擬真畫面與現實生活融合時,我們并不會有太大的強烈沖突;但是若將像素與現實放在一起,則勢必會形成強烈的反差萌,用這種標志性的手法提醒我們是在游戲當中,你會猛然發現,小時候躺在床上做的夢,成真了。
其實,不管是懷舊還是創新,無論是虛擬或者現實,像素之所以被人喜愛,在于它讓人感受到了真正的樂趣。而樂趣,才是游戲的根本。電影《像素大戰》的熱映,是否也會為游戲圈帶來一股像素風潮,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