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 Linux:DIY用戶的終極圣地,純粹主義者的最后避難所
讓我們翻過一頁頁 Linux 的新聞報道,你會發現其中對一些冷門的 Linux 發行版的報道數量卻出乎預料的多。像 Elementary OS 和 Solus 這樣的新發行版因其華麗的界面而被大家所關注,而搭載 MATE 桌面環境的那些系統則因其簡潔性而被廣泛報道。
感謝像《黑客軍團》這樣的電視節目,我完全可以預料到關于 Kali Linux 系統的報道很快就會增加。
盡管有很多關于 Linux 系統的報道,然而有一個被廣泛使用的 Linux 發行版幾乎被大家完全遺忘了:Arch Linux 系統!
關于 Arch 的新聞報道很少的原因有很多,不僅僅是因為它很難安裝,而且你還得能在命令行下嫻熟地完成各種配置以使其正常運行。更糟糕的是,以大多數的用戶的觀點來看,其困難是設計之初就沒有考慮過其復雜的安裝過程會令無數的菜鳥們望而卻步。
這的確很遺憾,在我看來,實際上一旦安裝完成后,Arch 比我用過的其它 Linux 發行版易用得多。
確實如此,Arch 的安裝過程很讓人蛋疼。有些發行版的安裝過程只需要點擊“安裝”后就可以放手地去干其它事了。Arch 相對來說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手動分區、手動掛載、生成 fstab 文件等。但是從 Arch 的安裝過程中,我們學到很多。它掀開帷幕,讓我們弄明白很多背后的東西。事實上,這層掩蓋底層細節的帷幕已經徹底消失了,在 Arch 的世界里,你就是帷幕背后的主宰。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難于安裝外,Arch 甚至沒有自己默認的桌面環境,雖然這有些讓人難以理解,但是 Arch 也因其可定制化而被廣泛推崇。你可以自行決定在 Arch 的基礎軟件包上安裝的任何東西。
雖然你可以視之為無限可定制性,但也可以說它完全沒有定制化。比如,不像 Ubuntu 系統那樣,Arch 中幾乎沒有修改過或是定制開發過的軟件包。Arch 的開發者從始至終都使用的是上游開發者提供的軟件包。對于部分用戶來說,這種情況非常棒。比如,你可以使用“純粹”的 GNOME 桌面環境。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定制的補丁可以解決一些上游開發者沒有處理的很多的缺陷。
由于 Arch 缺乏一些默認的應用程序和桌面系統,以至于很難形成一致的看法——或者根本不會有什么真正的看法,因為我安裝的毫無疑問和你安裝的不會一樣。我可能選擇安裝最小化安裝配置 Openbox、tint2 和 dmenu,你可能卻是使用了最新版的 GNOME 桌面系統。我們都在使用 Arch,但我們的體驗卻是大相徑庭。對于任何發行版來說也有這種情況,但是其它大多數的 Linux 系統都至少有個默認的桌面環境。
然而對 Arch 的看法還是由很多共性的元素的。比如說,我使用 Arch 系統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是一個滾動更新的發行版。這意味著兩件事情。首先,Arch 會盡可能的使用最新的內核,只要它們可用,被認為穩定就行。這就意味著我可以在 Arch 系統里測試一些在其它 Linux 發行版中難于測試的東西。滾動版另外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所有軟件更新就緒就會被即時發布出來。這不僅意味著軟件包更新速度更快,而且意味著不會出現破壞掉系統的大規模更新。
很多用戶因為 Arch 是一個滾動發行版認為它不太穩定。但是在我使用了 9 個多月之后,我并不贊同這種觀點。
然而,我從未因為一次升級系統而搞壞過任何東西。我確實有過回滾,因為系統啟動分區 /boot 沒有掛載,但是后來我發現那完全是自己操作上的失誤,我更新后而忘記寫入改變。一些暴露出來的缺陷(比如我關于戴爾 XPS 筆記本觸摸板又出現以前解決過的問題)很快被修復,并且更新速度要比其它非滾動發行版快得多。總的來說,我認為 Arch 滾動更新的發布模式比其它我在用的發行版要穩定得多。唯一一點我要強調的是查閱維基上的資料,多關注你要更新的內容。
我懷疑 Arch 之所以沒那么受歡迎,主要原因就是你必須要隨時小心你的操作。盲目的更新 Arch 系統是極其危險的。但是任何一個發行版的更新都有風險,你只是認為它沒有風險而已——因為你別無選擇。
Arch 的哲學理念是我支持它的另外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我認為 Arch 最吸引用戶的一點就是:“(Arch)面向的是專業的 Linux 用戶,或者是有 DIY 精神,愿意查資料并解決問題的人”。
隨著 Linux 進一步納入主流,開發者們更需要順利地渡過每一個艱難的技術領域。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有軟件方面的經驗恰恰能反映出用戶高深的技術能力。
盡管在這個時代聽起來有些怪怪的,但是事實上我們很多人更愿意自己動手裝配一些東西。在這種情形下,Arch 將會是Linux DIY 用戶的終極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