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美國的芯片威脅?中國斥資300億美元興建制造體系
譯文【51CTO.com快譯】對中國而言,事實顯然更勝雄辯,特別是在最近幾個月來中美之間針對芯片產業對抗引發的言語性威脅方面。
中國芯片基礎設施已經得到紫光集團的有力推動,投資300億美元在國內建立芯片代工制造廠。而清華控股正是紫光集團的重要股東之一。
就在這一消息公布的兩周之前,美國剛剛指責中國操縱芯片市場并人為降低半導體價格。這一發難來自前任總統奧巴馬,但已經于周五宣誓就職的新任總統特朗普也將繼續秉持這一態度。
位于南京的工廠 將主要制造3D NAND閃存與DRAM芯片,用以擴大中國的半導體與存儲市場規模。***階段投資將達到100億美元,計劃月產能為10萬片。制造設施總面積將超過1500英畝,折合2.34平方英里。
除了對芯片工廠進行投資外,紫光集團還將投資約43億美元建立一座與之配套的國際化城市,其中將包括一座科技園、一所學校、一系列商業設施及公寓等。
中國在芯片制造基礎設施領域一直處于落后地位,此筆投資應該能夠幫助彌補長期以來在技術產品自給自足方面的不足。
包括英特爾、三星、臺積電以及GlobalFoundries等在內的企業已經在代工設施領域投入數十億美元,此次中國的舉措將對其施以重擊。英特爾與GlobalFoundries在美國本土運營制造工廠,而這些企業也已經投入數十億美元用于升級現有制造設施。
中國的舉措自然引起了美方注意。本月初,白宮工作組表示,中國在半導體市場上存在不公平行為,包括通過政府補貼人為降低芯片價格。該工作組名為總統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簡稱PCAST,建議美方加大對創新、教育以及新型量子與神經計算機的開發投資,并借此對抗中國的技術崛起。
美國與中國在技術議程領域也存在矛盾。中國的政策令美國科技企業很難在這里開展業務。大多數硬件企業都轉向選擇合作伙伴或者進行合資經營,以確保中國政府對其業務擁有一定所有權。
另外,安全與知識產權盜竊也是美方的關注重點。近幾個月來,美國則一直高度關注中國的半導體市場。
中國目前擁有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能夠在武器研發、經濟預測與科學研究領域發揮巨大作用,并借此成為國家安全與經濟戰略的核心。美國以往禁止向中國出口超級計算機芯片,旨在避免自身國家利益受到危害。
2014年,中國表示將投入1500億美元在未來十年內用于補貼芯片開發,并希望借此能夠在2025年使中國70%的設備使用自主研發芯片。這項投資促進了低成本半導體技術的發展,且有相當一部分產品被銷往海外市場。
但美國則認為中國的劣質半導體會影響最終設備的質量水平。中國芯片的大量產出已經占據了相當一部分市場份額,這直接傷害了美國企業的營收水平,導致美國可用于進行新型芯片技術開發的資金捉襟見肘。
iPhone與iPad等在中國工廠內組裝的產品有助于實現更低的設備售價。另外,廉價的中國芯片也有效降低了建筑電子、電器及汽車相關裝置的成本。
美國企業在將工廠遷移至中國,希望借此降低芯片制造成本。英特爾公司目前正在中國大連的一家工廠中生產其存儲芯片。
原文標題:How does China respond to US chip threats? With a $30 billion factory,原文作者:Agam Shah
【51CTO譯稿,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譯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