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從概念到落地,多樣化應用激活大數據經濟
隨著比特幣在今年創下一輪又一輪令人咋舌的新高,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也迎來了爆發式的階段。麥肯錫公司最近向美國聯邦保險咨詢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區塊鏈技術報告,報告把2009年以2016年稱為“黑暗時代”,其間所有區塊鏈解決方案都基于比特幣,而區塊鏈的新時代將從2016年開始,超過100種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已被探索。麥肯錫認為,基于區塊鏈目前的發展速度,區塊鏈解決方案也許會在未來5年達到全部潛力。
在今年5月的Consensus 2017全球區塊鏈大會上,來自全球數百位區塊鏈專家和數千位從業人士齊聚紐約,探討區塊鏈從概念到落地的行業趨勢。作為全球最早投入開源區塊鏈社區以及企業級區塊鏈解決方案的企業,IBM近幾年來在不遺余力地推動區塊鏈的行業應用,積極拓展金融行業之外的應用空間,IBM在Consensus 2017上介紹了區塊鏈技術對零售、貨運、健康醫藥等行業的探索。
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學院院長丁剛毅今年6月舉辦的IBM大學教育合作峰會上表示,區塊鏈有望解決大數據難題,真正實現大數據的方法可能就是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應用從1.0到2.0時代
為什么說區塊鏈有望解決大數據難題?丁剛毅認為,區塊鏈解決了兩個大數據應用的關鍵性問題:安全的數據交易和交換、數據所有權。
不論是大數據交易還是使用大數據,能夠***發揮大數據價值的在于數據價值挖掘,這就遇到兩個***障礙:安全性和價值歸屬問題。安全性如果得不到保障,數據價值資產就有可能被不當利用,從而降低企業進行數據交易的意愿。而數據價值歸屬則解決數據產權問題,現在阻礙大數據經濟發展的***阻力在于雖然有很多大數據技術平臺,但卻沒有大數據可以處理,或交換來的大數據如何進一步處理與使用等,目前法律上沒有相應的規定。區塊鏈通過算法機制保證了對數據加工使用過程可追蹤記錄,一直可以定義到***歸屬問題,是大數據發展到了一定階段而需要解決問題時出現的技術。
眾所周知,區塊鏈的基礎數據結構為數據區塊,區塊之間則通過哈希指針鏈接起來,再通過設計“心跳”等算法來定時更新每個數據區塊中的特征值,這樣區塊鏈就成為了沒有中央控制點的分布式對等網絡,可實現分布式可信任的數據庫架構,其特點為去中心化存儲、數據不能被篡改,除非能在短暫的“心跳”區間內同時控制和更改所有數據區塊上的特征值,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IBM副總裁、中國系統實驗室總經理謝東表示,當今的商業世界中,各個業務參與方都擁有自己的系統,不公開、不透明,存在偽造、欺詐、抵賴的情況,迫切需要區塊鏈技術來建立各種可信的交易網絡,確保業務安全、提高處理效率,從而真正激活大數據經濟。IBM已經把區塊鏈技術用于銀行、醫療、保險、零售、物聯網等多個領域,建立起了行業應用場景,為商業運營中的流程優化和業務創新帶來了大量的機會。
PayPal全球消費者數據科學部前負責人丁磊日前撰文指出,區塊鏈應用正逐漸從1.0時代過渡到2.0時代。區塊鏈1.0指的是在區塊鏈賬本上記錄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交易,而區塊鏈2.0將在金融和其他領域有更廣泛的應用,例如區塊鏈作為底層架構能夠服務于數字資產發行、版權保護和供應鏈管理等領域。那么,正如丁剛毅的觀點,正因為區塊鏈技術解決了大數據應用的兩個關鍵性問題,區塊鏈應用才有能從1.0時代走向更為廣闊的2.0時代。
中國成為全球區塊鏈最活躍市場
在全球區塊鏈產業中,中國成為最活躍的市場。2016年底,“區塊鏈”被寫入《“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2017年年初,央行推動的基于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測試成功。根據有關統計,截至2016年底中國共有105家區塊鏈相關企業,2016年中國新增區塊鏈企業數超過美國、占全球新增企業數的28%。
區塊鏈在中國市場的應用,已經超越了金融行業的范疇。借助基于超級賬本(HyperLedger)技術的IBM區塊鏈技術,中國銀聯電子支付研究院成功實現了中國銀聯卡用戶消費積分的跨行自由交換。一位消費者經過幾步簡單的操作,用不到一分鐘就能完成跨行的積分交換,同時還可以去任何一家配備有智能POS機的線下超市或商場,通過直接掃碼扣除積分兌換商品,航班里程、手機話費、加油卡、餐飲等各種積分也有望相互自由交換和兌換。
中國為什么能夠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區塊鏈市場呢?這主要是因為金融行業在國內受政府監管,而其它非金融行業則有更高的自由度以及豐富的大數據來支撐區塊鏈建立可信安全的大數據應用。目前,IBM正在與金融服務、供應鏈、物聯網、風險管理、數字版權管理和醫療保健等領域的全球400多家公司積極合作,特別在中國市場通過IBM Cloud來激活區塊鏈的商業化應用。
禾嘉股份是由中國西南地區以制造業供應鏈管理為主營業務的大型集團公司,西南地區有色金屬和煤炭等礦產資源較為分散,實現大規模機械化的難度大、成本較高,最終形成上游供應商小、弱、散,但中下游需求相對較大,出現了產業鏈上整體信息不對稱、價格波動大、缺乏相應信用機制,導致規模較大的需求商采購難度較大,交易成本高。2016年,禾嘉股份與IBM中國研究院一起開發了易見區塊鏈技術應用系統用于該制造業務場景,采用了Hyperledger Fabric平臺,目前已投入生產運行。
醫藥采購供應鏈的情況與工業采購供應鏈非常類似,由于中小型藥商自身信用體系不完善,以及傳統金融缺乏針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估和風險控制機制,往往很難獲得融資。藥品經銷商將藥品按合同交付給醫院之后,一般需要60-90天才能收到貨款。中小型藥商由于信用記錄不完備,又無法提供符合融資標準的抵押品,難以從傳統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基于易見區塊鏈技術平臺,禾嘉股份建立起醫藥供應鏈各方之間的信任網絡,目前該系統已投入運營。
去年10月,IBM、沃爾瑪和清華大學共同宣布在食品安全領域展開合作,以改善中國的食品追溯、運輸和銷售方式。此次項目將利用區塊鏈技術為食品供應鏈記錄保存方面帶來***的信任度、透明度、精準度和高效性,旨在提高中國消費者餐桌上的食品安全。區塊鏈技術將實現食品的全程數字化跟蹤,從供應商生態系統到商店貨架,最終到消費者。區塊鏈產生的記錄可以幫助沃爾瑪等各大零售商更好地管理各個賣點的產品保質期問題,進一步增強食品驗證的安全措施。
在IBM等企業的積極推動下,區塊鏈正在中國市場的多個行業得到快速應用,基于區塊鏈的可信大數據經濟呼之欲出。
區塊鏈創新生態圈快速發展
“如果說區塊鏈技術在2016年是學習和實驗的一年,那么在2017年就是應用的一年。IBM希望以開放的技術生態及成熟的行業實踐,幫助企業用戶、開發者、創新社區的多個生態主體,縮短從新技術到應用場景的鴻溝。” IBM大中華區主機技術支持總監應康勇表示在2017 IBM大學教育合作峰會上表示。
IBM是企業級安全開源區塊鏈解決方案的先行者。作為Linux基金會Hyperledger項目的早期成員,IBM致力于支持開放管理區塊鏈的開發。2015年IBM加入Linux基金會的超級賬本項目并成為創始成員,并貢獻了44000多行代碼。為了把區塊鏈用于企業級環境,IBM研發了一整套企業級區塊鏈的架構、技術、產品和服務。其中,IBM基于Bluemix推出的區塊鏈服務,讓開發人員可以獲得全面整合的DevOps工具,可在云端創建、部署、運行并監控區塊鏈應用程序。
此外,IBM專門針對區塊鏈組建了服務咨詢團隊以及幫助企業展開區塊鏈應用的項目咨詢流程,IBM的全球互動體驗工作室IBM iX也提供與企業共同創建區塊鏈應用的聯合設計服務。針對中國的用戶,IBM LinuxONE在本地建了一個開發環境,用戶可以在上面申請帳戶即可得一個區塊鏈開發環境。為了盡進推動區塊鏈技術的普及,IBM從2016年10月中旬開始,把經過IBM測試與驗證過后HyperLedger區塊鏈代碼打包到容器里,供開發者下載。
北京理工大學與IBM從2016年就開始區塊鏈方面的聯合科研,開放LinuxONE開發者云平臺(IBM LinuxONE Community Cloud)端口及提供全程技術支持,幫助師生應用企業級的硬件和計算能力開展基于IBM LinuxONE的應用開發,其中包括消費積分兌換系統的場景設計和原型探索,該系統能夠實現航空、酒店、購物等多個消費渠道積分的自由兌換,有望在個人消費交易領域實現突破性的創新應用。
而在2017年5月的第二屆“北京大學黑客馬拉松”(HackPKU)比賽中,應用IBM LinuxONE及區塊鏈技術開發的“契言”聊天信息公正應用項目獲得大賽冠軍,并以其在社交溝通、反恐監控、網絡輿情、商業會議記錄、企業內協同工作領域的應用前景獲得大會“***實用獎”。區塊鏈已經成為了第二屆“北京大學黑客馬拉松”中,多個參賽團隊熱議的話題。
正如謝東在2017 IBM大學教育合作峰會上所表示,現在區塊鏈技術本身已經趨于成熟,又有諸如IBM這樣的技術公司提供完整技術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加之正在批量快速落地的實際案例,區塊鏈應用已經遠遠不如想象那么難。接下來,區塊鏈的企業應用將進入從1到N的階段,在“新工科”等基礎人才培養的推動下,有效激活大數據經濟,真正打開新經濟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