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華為全聯接大會仍是云主角 華為邀您云時代一起“萬物生長”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 2017年9月5日-7日,不容錯過的全球ICT行業盛會又將在上海迎來三天“狂歡節”,HUAWEI CONNECT 2017(華為全聯接大會)將如約而至,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召開。繼首屆2016華為全聯接大會以“Shape the Cloud”(塑造全云時代”)為主題之后,今年將以“Grow with the Cloud”(云領未來)為主題,探討全聯接的智能社會加速到來之際,如何把握未來方向和新機遇、促進行業數字化轉型、共同邁向新增長之路。
是時候行動起來了!
從會議主題的改變不難琢磨出華為的意圖,如果說2016年華為在首屆全聯接大會上***次詳細全面地闡述什么是云戰略,那么今年大會的重點就落到了“做什么”和“怎么做”上,更加落地接地氣兒,強調的是實踐與行動。
對于“行動起來”的迫切性其實在大會很多細節方面都透露出來:
在邀請嘉賓方面,華為邀請了更多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客戶和伙伴,分享更多成功案例;
在展臺布局方面,華為和他的合作伙伴們將展示更多基于實際場景的解決方案,超過600個解決方案體驗展點,較HC2016增加50%,超過400家合作伙伴及產業組織聯合參展,其中包括微軟、Intel、SAP、埃森哲等,較HC2016增加225%,讓受眾有更直觀的體驗;
更重要的是,華為在大會期間還將提供更多交流的機會,希望能夠激發更多商業合作。據聞屆時將有來自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業***、生態伙伴、行業前驅……超過兩萬人的嘉賓將在全聯接大會上碰撞思想、共謀商機。
云2.0時代,華為要做云的實踐錄、使能者、推動者
在中國,云市場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長率,放眼全球,整個云服務的市場包括基礎設施和上層業務應用在已經有兩千多億美金的市場規模之下,依然有20%以上的增長,不難判斷,華為所聚焦的云是非常有前景的市場。那么華為眼中的云究竟該如何落地,如何為企業帶來價值呢?
華為云BU副總裁鄭殿海表示,在不斷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中,華為切切實實感受到客戶對云的需求正逐漸凸顯,所以華為選擇順勢而為,把過去30年積累的能力、形成的產品和合作伙伴一起構建的解決方案提供給客戶,為客戶創造價值。從他的發言可以解讀出,云-管-端依然是華為的主業務,華為希望將自己多年積累的ICT技術能力,幫助合作伙伴提升解決方案的競爭力,通過ICT軟硬件基礎能力結合,幫助客戶提升生產效率,挖掘業務價值。用鄭殿海的話來形容,就是華為既要做云的實踐者,也要做云的推動者和使能者。
據了解,本屆大會話題覆蓋云時代的商業、技術、生態戰略,包含3場主旨發言,6場峰會,140余場專題演講,在這些議題中,最吸人眼球的重頭戲還是圍繞云如何落地,如何在云生態中呈現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展開。
雖然在今年3月華為才正式成立Cloud BU,宣布重點投入公有云領域,但短短5個多月,華為云交出的成績單還是非常亮眼的:用戶數量翻了接近一番,產品新增了20多個云服務,總數達到10大類65個;此外還聚焦企業和政府群體,研發出了多個差異化的服務,例如HPC(高性能計算云)、裸金屬服務等。
顯然,華為對自己在公有云市場的“后發力”底氣十足。從目前看,華為重點推進“云2.0”的理念,以可信、開放、線下服務能力為特色,并推出了針對制造業和軟件開發的解決方案,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市場反響。據鄭殿海透露,在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還將發布不少特別接地氣兒的“小而美”云服務新解決方案,以及大受歡迎的軟件開發云2.0新品。
與合作伙伴共探云生態增長之路
“生態”幾乎是華為所有大會中都會強調的一個關鍵詞,在2017年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去年為副董事長、輪值CEO郭平擲地有聲的“在數字化轉型的巨大蛋糕中只拿1%”口號仍令人印象深刻,今年華為高層在生態建設方面不知道又將有什么新的規劃?
據華為公司Marketing部副總裁索大勇透露,在大會的第三天,華為企業BG總裁閻力大、華為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總裁張順茂將主持華為在生態方面的發布、分享以及生態活動。索大勇強調,華為將繼續踐行自己的業務戰略,以客戶為中心,與生態伙伴客戶開放合作共贏,在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體系上一起找到增長之路。
索大勇說的一個小細節很有意思:2016年10月份,馬來西亞首相出席了一個數字經濟論壇,會議結束以后他在Facebook上寫了一句話,他說數字化的未來在哪里,他說在這里,后面加了一個華為,當時華為完全沒有想到,華為公司打造的開放合作共贏生態伙伴共同展現出的實力與活力讓首相感動。華為公司本身能夠打造行業上開放的平臺,帶給馬來西亞政府這樣一個數字經濟成長的機會,映射到為什么今年有那么多的伙伴加入進來,說明華為打造這樣的平臺和生態是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
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2017華為全聯接大會就要開幕了,這樣一場ICT的盛宴,值得期待。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