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支持安卓的智能網絡測試儀面市,NETSCOUT分享背后的創新故事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最讓企業IT工程團隊緊張和激動的時刻莫過于IT項目的交付與驗收。過去,在交付網絡類項目時,企業的驗收人員往往需要攜帶多個設備去驗收網絡性能,包括測試網絡性能、覆蓋情況、干擾狀況,還需要一個設備去測試POE供電情況,當然還要再加一個手機用于聯絡,有時候甚至需要帶上相機去拍攝現場狀況。能不能有一個多合一的設備,可以幫助網絡驗收人員輕松完成測試工作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日前,領先的業務保障服務提供商(在服務保障、網絡安全和商業智能解決方案方面擁有強大組合)NETSCOUT,宣布推出LinkRunner G2智能網絡測試儀,這是全球首款基于 Android 操作系統的智能網絡測試儀,專為互聯世界設計。記者在會前采訪了NETSCOUT高級產品經理蔡昌信先生和高級工程經理陶舒婷女士,由他們講述了LinkRunner G2智能網絡測試儀的誕生背景、研發初衷、等幕后創新故事。
互聯世界入口的守護者
蔡先生將NETSCOUT的價值比喻成“互聯世界入口的守護者”。據悉,預計在2020年將有300億聯網的設備,聯網設備的數量和種類,以及網絡流量都在成倍增加,對網絡維護人員來說,這意味著網絡復雜度也在增加,如果投入更專業的運維人力同時也增加了維護的成本。
“代表著資訊網絡的IT和運營網絡的OT正在加速整合,過去網絡運維人員是NETSCOUT主要服務對象,但是現在則不同了。” 蔡先生表示,OT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機會,接入網是每一個服務互聯世界的專業人員所關心的,因此在智能樓宇、公共生活設施、能源、交通、智慧城市、教育、醫療、金融等眾多領域,都需要對網絡測試工作的支持,“NETSCOUT手持式網絡測試工具被稱為是守護者是實至名歸。”
LinkRunner G2的創新很實用
在聽完蔡先生的介紹之后,記者認為LinkRunner G2智能網絡測試儀的很多創新點都非常實用,幾乎全部是從用戶角度出發進行的改進。其中以下兩個創新點尤為新穎:
首先這是全球首款支持Android 操作系統的網絡測試工具。過去,許多技術人員都使用個人智能手機來使用供應商的App,或者進行檢查故障工單、查找技術文檔、計算IP地址范圍和配置網絡設備等操作。這樣行為的弊端是使用個人設備執行與工作有關的任務可能存在安全風險,而且只能在有限范圍內訪問網絡基礎設施信息,更無法對有線以太網基礎設施實施驗證,例如無法測試 PoE、電纜、 鏈路協商或網絡服務。
當G2支持Android以后,技術人員無需再用智能手機進行操作,而是直接在G2上進行接收故障工單、查看pdf文檔、自動記錄測試結果等多種操作,而且還內置攝像機,技術人員可以掃描二維碼/條形碼,還可以直接拍攝轉發給負責人,記錄已安裝的設備。更讓人驚喜的是,G2不僅能測試POE供電,還搭載了 IoT 設備,如安保攝像機、AP 、照明、暖通空調,這就是上文提到的“多合一”一機多用的解決之道,重點是它規避用私人終端來做網絡檢測,安全性更高,操作性更強。
其次是G2自動化測試的強大功能。由于不論用戶部署任何種類的網絡互聯設備,最終都要從終端設備連接至網絡的節點驗證鏈路和網絡服務。G2把眾多的測試匯聚成簡單但完整的AutoTest中并自動實施,這樣一來,執行人員便不需要具備特定的專業知識來理解網絡連接的基礎要素,即使是毫無經驗的網絡技術人員也可以勝任。據了解,AutoTest 能在數秒之內完成默認的關鍵網絡連接測試,這樣便可以實現測試流程的標準化,幫助網絡技術人員快速而準確地確定問題是因互聯設備、網絡,還是因為RJ-45插口缺乏合適的PoE造成的。
四點特征讓G2與眾不同
當記者問及NETSCOUT手持式網絡測試工具與其他同類產品的主要區別時,NETSCOUT上海研發團隊的負責人陶舒婷女士告訴記者,全球500強內移動運營商的IT監測系統幾乎全部在使用NETSCOUT的產品,以G2為例,之所以能夠得到業界的認可,主要在于其具備四點特征:
一是開放性更好,蔡先生補充道,過去網絡測試工具大多都是封閉環境使用,但是G2具備很好的開放性和延展性,更符合用戶的需求;
二是接入更全面,G2可以支持以太網接口、光纖各種類型的媒介,快速查看最近的交換機和交換機詳情;
三是測試更快速, 陶舒婷女士闡述到,經過性能優化之后,只需要15秒,G2就可以驗證網絡1-7層,并將結果發送到云端。
四是對安卓系統的支持,眾所周知,安卓系統讓產品的版本更新更加方便,NETSCOUT可以直接將更新推送給用戶,實現快速迭代。“我們還可以針對不同用戶的需求,開發出更具針對性的版本。” 蔡先生給出了這樣的總結。
網絡測試環節作為驗收和運營階段非常重要的環節,涉及到前期網絡的設計能力、用戶的體驗、運維的可操作性等多處細節,對測試產品的專業性要求非常高。NETSCOUT在這個領域開疆拓土多年,他們對產品性能的高要求,尤其是從用戶使用環境角度出發進行的創新設計,十分值得同行借鑒。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