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7展望2018,云將去向何方?
2017年云計算風風火火,而區塊鏈、AI、容器、微服務等技術也是百花齊放。各巨頭依然是各領風騷。
以下是ClouudTech對2017年5大趨勢總結,另附一些高管對2018年的展望。
2017
AWS和Azure競爭,阿里巴巴和Oracle尾隨?
2016年,IaaS的成功幾乎遍及全球:第一名亞馬遜AWS,第二名的微軟Azure,第三名眾多供應商爭奪未有定數。
2017年如何呢?實際沒什么變化,但有一些也值得玩味。首先是阿里巴巴在2017年崛起成為一家主要的云供應商。Gartner去年9月份發布的2016年全球IaaS報告,阿里云位列第三。阿里云擁有100萬付費云客戶。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在十一月份表示,“無論對手多強大,阿里云將繼續沖擊行業領導者的地位”。
2017年Oracle云計算保持增長。財報顯示強勁,最近一個季度云計算總收入達到15億美元,雖然外界質疑聲不斷,但該公司的戰略核心是推出第一個完全自主的數據庫云。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在2017年10月份Oracle全球大會上表示這是“公司長期以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為此,AWS和Oracle之間的炮火由云到數據庫在2017年顯得格外猛烈。
無論如何,AWS還是公有云霸主。7月份AWS營收41億美元,占亞馬遜營收近11%。Synergy Research將之描述為“壯觀”,AWS在不斷壯大成熟的云市場繼續增長。Cowen在6月份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AWS和Azure之間的競爭加強了更廣泛的公有云生態系統的創新和增長。然而,2017年AWS和Azure為同一項目握手言歡:開放的人工智能平臺 Gluon。
在Diane Greene的領導下谷歌加碼云計算
有人會問寫了這么多怎么沒有見到谷歌?實際上2017年這位搜索巨頭的云服務在Diane Greene的領導下有一席之地。
在2017年3月份的舊金山舉行的Next大會看到了其客戶的增長;Verizon(最近的財富500強中排名第13位),Colgate-Palmolive(#174)和eBay(#300)。而且,根據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在七月份的統計,“大型”云計算交易的數量(指定為50萬美元或更多)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CCS Insight公司企業研究副總裁Nick McQuire在姊妹刊物“企業首席信息官”發文稱,他對谷歌“眼花繚亂”的公告以及該公司在Next所取得的“進展速度”印象深刻。“兩年前,許多人認為谷歌在企業市場缺乏相關性和可信度,” McQuire寫道。 “但是,今天,批評谷歌的聲音沉寂了。”
區塊鏈在云環境中崛起
官方:2017年是區塊鏈和其它數千種加密貨幣之年。年初,CloudTech與Jessica Groopman就其發表的報告進行了探討。彼時Jessica Groopman是Tractica的首席分析師,現在任職Kaleido Insights。該報告較早明確了區塊鏈技術會徹底改變企業應用程序。1月底,Market Gravity的Pat McCool針對該報告發文,指出協作云技術是會成為先行者,并說明了這兩者如何相互重疊。正如文章所言,“區塊鏈之于傳統總賬系統,猶如Google Docs之于微軟Word”。
很多承諾都兌現了。6月,該刊物刊登了一份獨家報道,一份來自行業咨詢公司Crowd Companies的進一步研究報告,講解區塊鏈將如何影響能源、教育、食品、制藥等10個行業。
人工智能“終于突破”?
如果2017是區塊鏈的元年,那么AI的火熱也不遑多讓,甚至更火。
谷歌? “谷歌繼續引領向人工智能驅動計算的轉變,”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7月告訴分析師。“我們的重點是在我們的產品和平臺上注入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的力量,這推動了我們的成功。”微軟?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7月份對分析師表示:“未來任何業務的核心資金都瞄準將數據轉換為人工智能,打造競爭力。”更不用提微軟和AWS之間聯手的Gluon項目了。
8月份,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調研發現,目前人工智能投資比例是自2013年以來的三倍。
然而T客匯了解到AI教父Geoffrey Hinton總結2017年認為沒什么突破,并在多倫多舉行的AI大會期間,對反向傳播“深感懷疑”。他發出號召:“我的觀點是把它全部拋掉,重頭再來。”李飛飛等專家也贊成,認為深度學習不是唯一。
所以AI的路還很長。
Kubernetes高歌,巨頭加入CNCF
2017年1月,云顧問公司Steamhaus的技術總監Rob Greenwood撰文,盡管有文化和開發方面的警告,但是指出Kubernetes的興起代表了“下一代云計算” 。
接下來,出現了一個關鍵趨勢。CNCF基金會迎來了多位知名的新成員。 微軟在7月簽約,稱其為開源旅程的“又一個自然的進程”,八月份AWS簽約,九月份Oracle簽約,12月6日,美國Salesforce和杰蛙科技等公司也宣布加入CNCF。阿里云于2017年6月作為金牌會員加入CNCF,12月正式成為CNCF最高等級會員——白金會員。 百度也已同意以金牌會員的身份加入CNCF。
2018?
MuleSoft的創始人兼產品戰略副總裁Ross Mason:
“2018年將是自助式IT走向主流的一年,因為企業希望通過分散IT來提高敏捷性,并賦予內部團隊更多的自主創新能力。圍繞IT來創建一個API市場將越發受歡迎,在這個市場中,可以輕松發現更廣泛的業務并復用IT資產和功能。
“就像蘋果公司教育消費者‘這里有一個App’,IT團隊將開始教導員工和合作伙伴‘這里有一個API’。當需要新的數字功能(例如連接到SaaS應用程序的能力)時,非IT團隊將學習瀏覽API市場,查看該功能是否已經存在,而不必從頭開始。例如,分析師可以找到銷售洞察的Tableau數據源,或者開發人員可以在移動應用中找到客戶數據。
“隨著市場的有機增長,將形成一個應用程序網,市場變化時,數字構建模塊可以被調節”
Bitglass首席執行官Rich Campagna:
“機構組織往往采取反應式的安全措施,隨著云迅速崛起,許多企業仍然還要面對安全的鴻溝。即使在發展不錯的cloud-first的企業中,新的漏洞也難免被利用。2018年,數據安全問題將爆發,無論數據如何傳輸,要確保在途數據的安全。
“許多云安全解決方案是控制員工訪問或共享的訪問權限。但是,越來越多的云應用程序通過API共享數據,控制訪問權限對此也愛莫能助。例如,Salesforce和多個連接的應用程序之間可以自動傳輸大量的敏感信息。
“由于連接是看不見的,很大程度上人們并不直接參與,所以通常很少考慮保護這些數據流。在不久的將來,通過API傳輸的數據可能會處于易受攻擊的系統或存儲在易受攻擊的應用程序中。即使企業保護了一個云應用程序,其他連接的應用程序也很容易遭殃。”
Cloudian全球技術總監Neil Stobart:
“GDPR(一般數據保護條例)將成為2018年的一個重要話題。許多公司還沒有做好準備,5月25日就在眼前,明年可能會有一些高額的罰款。企業面臨的挑戰是了解新規,保證合規。
“我想我們會看到一些歐盟公司逃離美國所屬的云供應商,會尋求歐盟所屬和監管數據中心的公有云供應商。根據“美國愛國者法案(US Patriot Act)”,遵守GDPR法規并將數據存儲在美國公有云中是非常困難的。”
Velostrata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Issy Ben-Shaul:
“大部分大規模遷移到云的企業將采用多云策略。更具體地說,將把工作負載分配到多個公有云。
“企業不希望被鎖定,如果一個企業能夠大幅降低基礎設施成本,可能每年節約數百萬美元的成本,另外,不同的云計算供應商提供不同的創新和功能,企業希望使用最好的以適應不同的工作負載,充分利用云所提供的優勢。
“最后,不同行業的要求不同。一些行業(例如金融和醫療行業)必須有可替代的云去運行。其他行業只是確保在出現安全漏洞、中斷或其他可能影響特定云的問題時能切換。”
CloudPassage產品管理副總裁Amit Gupta:
“公有云已經成熟了很多。關鍵點已經得到解決,現在市場上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因此,越來越多的CIO和CISO(首席信息安全官)準備將基礎設施遷移到云,2018年企業云端遷移將提速。
“隨著企業不斷采用公有云解決方案,他們將制定多元化的云策略。多種云將成為CIO和CISO的關鍵設計要求。統一的安全標準將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很少有企業采用分離的跨云安全解決方案。
“2018年將是點安全解決方案大屠殺的一年。盡管過去的解決方案方法已經奏效,但安全從業人員現在必須支持多種平臺。企業將在多云環境中尋找全面的安全解決方案,以便確保未來的安全性,點安全解決方案將被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