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反制”歐盟反壟斷裁決,但向安卓收費或許是作繭自縛
谷歌正在用一種“特殊”方式回應今年7月歐盟對其開出的43.4億歐元反壟斷處罰裁決。
最新消息顯示,谷歌正式向歐洲市場的安卓手機制造商收取預裝應用程序的費用,并允許制造商非強制捆綁應用套餐。這一舉動正式開啟了向安卓設備廠商收取應用授權費的先例,盡管操作系統本身是免費的。
谷歌平臺與生態系統高級副總裁海洛斯在公司官博發文公布了針對歐洲市場安卓設備銷售合作協議的變更。新的協議允許制造商按照授權單獨預裝Chrome瀏覽器或是谷歌搜索APP,而不是要求接受所有捆綁,但是對于單項許可將使用新的付費協議。
谷歌暗示反制,以阻止捆綁套件與安卓被拆分
谷歌選擇在上訴期間公開這一新協議明顯帶有一定反制,這樣的回應不如說是一種抗議或者反對,而在此之前谷歌也早已暗示了這樣的“反制”,這似乎成為谷歌與歐盟在規則之外的一個博弈。
今年7月,歐盟委員會對谷歌公司作出反壟斷裁決,指出安卓設備預裝Google搜索、Chrome瀏覽器作為使用Google Play的先決條件,以及通過財務利益換取第三方安裝手機上的Google搜索應用,要求谷歌在90天內停止違規商業行為,并從安卓拆分其捆綁應用程序,否則將面臨相當于母公司Alphabet平均每日全球收入5%的額外處罰。
事后谷歌CEO皮查伊公開發文聲明上訴,并指出“歐盟的決定可能顛覆安卓的現有平衡,這是一個有利于專屬系統的不利信號,而不是開源平臺”。
皮查伊認為,迄今為止谷歌在安卓業務上并非依賴于嚴格控制的分銷模式,這意味著谷歌不必向手機制造商收取額外技術費用。事實上,皮查伊言外之意道出了谷歌在安卓生態營收問題上的尷尬。
由于安卓并非專有系統,而谷歌承擔了系統源代碼維護和更新的主要工作,因此預裝的搜索應用、瀏覽器以及各類自家旗下軟件程序作為主營廣告收入的來源維系著谷歌與第三方的利益平衡。
現在谷歌認為歐盟裁決打破了這一平衡,所以有必要重新調整平臺與廠商的利益分配。
但是歐委會方面并非這樣認為,機構指出谷歌具備安卓設備市場支配地位,其捆綁預裝軟件的做法迫使其他競爭對手無法進行創新和競爭,根據歐盟反壟斷規則屬于非法。且歐委會發言人表示,谷歌不需要為其應用程序或Play商店收取費用,只需以符合裁決的方式進行整改即可。
所以雙方的博弈點在于,谷歌認為按照裁決拆分自家應用就會導致收費,收費則對安卓生態不利;而歐盟的意思是,假如谷歌認為收費對安卓有害,那么谷歌可以不必收費,關于這點裁決里并無要求。
向安卓收取谷歌應用授權費的影響
有一種觀點是,歐盟裁決最終的結果是拆分預裝在安卓上的谷歌搜索應用與Chrome瀏覽器,而搜索和瀏覽器基本上已經是谷歌當前最大的產品和服務,這對谷歌本身廣告營收的沖擊遠大于應用授權以及Google Play分成所計收入。
谷歌2018Q2財報顯示,280億美元廣告業務營收占總營收的85.7%,而包括云計算與G套件在內的業務規模每個季度僅約10億美元。可見谷歌采取“反制”的動因在于無法接受其主要產品服務搜索及Chrome被拆分后所帶來難以估量的營收損失。
但事實上拆分捆綁套件對谷歌而言并非致命,甚至有機構觀點認為影響微乎其微。
根據Netmarketshare最新數據顯示,谷歌搜索在安卓平臺占有80.98%份額,而Chrome的瀏覽器份額也高達62.71%,這個比例在歐洲市場要更高一些,因而歐盟所言的“市場支配地位”非虛。就算谷歌解除安卓捆綁應用,估計只有少數廠商會對預裝軟件進行更改,因為這樣做對安卓消費者體驗提升沒有大的幫助。
而Play商店的使用者也并不會因為新購移動設備沒有預裝程序而改變使用習慣,他們仍然會通過安卓的開放機制自行安裝。
另一方面,解除捆綁對分叉版本的安卓有利,但也僅限于少數制造商。業界周知,安卓的開源名稱叫AOSP,除開放手持聯盟外,全球各地的開發人員包括開源社區都可以參與這個項目,因而有些手機制造商可以不使用谷歌提供的原生版本,而搭載一個“純凈”或是自定義的安卓系統。
事實上亞馬遜和三星一直都是這樣做的,還有國內的華為、小米等等,這些成功的手機制造商長期以來并不依賴谷歌的軟件與服務來獲取用戶,預裝套件的解綁對他們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這些大廠商出貨占據安卓消費市場主要份額,可以說谷歌在整個安卓陣營的影響力一直是有限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谷歌向設備制造商收取預裝軟件授權費來平衡自身財務收支的做法實在稱不上一個好的策略。
特別是Google Play作為安卓平臺上最大的應用分發商店擔當著谷歌與第三方聯系的最主要媒介,這也是原生安卓最大的特色之一,而現在無法在不支付許可費的情況下使用Play商店和從中下載應用,制造商很可能將額外的成本傳遞給消費者,從而致使歐洲市場安卓設備集體漲價。
寫在最后
安卓曾經是谷歌最大的驕傲,但現在也成了最大的麻煩。無盡的碎片化,無解的Java案以及無奈的歐盟反壟斷訴訟,谷歌試圖一勞永逸地解決安卓問題,但是種種努力并無奏效,無論是自研系統Fuchsia來取代安卓,還是放大Chrome OS的作用將安卓邊緣化,都無法撼動安卓操作系統今天在移動終端的地位。
直到谷歌最終醒悟,魯賓開發了一個“怪物”,它從一開始就不是谷歌的孩子,而是世界的安卓。
【作者介紹:文/陳徐毅 ,高級工程師,科技專欄作者,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搜狐科技2017年度十大作者。主流期刊《通信世界》《微型計算機》《創意世界》《中關村》等特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