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圈熱議的這件事,官宣:阿里云工程師入選全球頂級開源社區技術監督委員會
美國當地時間2019年1月29日,全球頂級開源社區云原生計算基金會(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簡稱CNCF)正式宣布其技術監督委員會(Technical Oversight Committee,簡稱TOC)席位改選結果。阿里云資深技術專家李響入選,成為該委員會有史以來首張中國面孔。
CNCF隸屬于Linux基金會,圍繞“云原生”服務云計算,致力于維護和集成開源技術,支持編排容器化微服務架構應用。目前,CNCF有會員公司超過300家,其中包括AWS、Azure、阿里巴巴、Google等大型云計算廠商。
CNCF的技術監督委員會由9位具有豐富技術知識和行業背景的代表組成,為云原生社區提供技術領導。CNCF表示:“李響入選委員會,是因為其在云原生領域的突出貢獻。”
李響擁有浙江大學本科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碩士學位,是CoreOS最早期的工程師之一,參與創建了etcd、operator framework、rkt等開源項目。而在開源社區中,李響作為etcd作者被開發者所熟知。該項目吸納超過400名貢獻者、14000個提交,發布超過150個版本,廣受開發者認可。
加入阿里云后,李響主要負責大規模集群調度與管理系統,通過云原生技術初步完成了基礎架構的轉型,大幅提升了資源利用率與軟件的開發和部署效率,并同步支撐云產品的技術演進。目前,阿里巴巴的集群管理系統采用etcd作為存儲引擎,采用Kubernetes作為編排與調度的核心,陸續支持了數十萬宿主機和上百萬容器的調度和管理。
對于此次入選,李響表示非常感謝CNCF對自己的信任,未來會不斷更新和維護云原生的概念和技術視野,增強中國、亞太地區社區與全球云原生社區的互動,不斷推動云原生在全球的發展。
自2017 年以來,阿里巴巴在云原生技術領域已經投入了巨大的力量,深度參與到了etcd、Kubernetes、containerd等多個頂級開源項目的開發與維護當中,通過云原生技術棧完成了整體基礎架構體系的自我升級,并向CNCF社區捐獻了容器鏡像分發系統Drangonfly。與此同時,阿里云容器服務也陸續開源了高性能CNI網絡插件Terway、深度學習加速工具Arena等多個云端產品,涵蓋了流量管理、存儲日志與彈性服務等云原生應用管理領域。
而此次入選CNCF的技術監督委員會,并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在世界頂尖的技術圈亮相。2018年,阿里獲邀加入Java全球管理組織Java Community Process (JCP)的最高執行委員會,這是中國企業首次加入到Java全球標準的制定中。
自2011年宣布第一波開源項目至今,阿里巴巴始終堅持技術開放,累計開源的項目超過400多個,涉及中間件、框架、組件、數據庫、存儲等。3600多位貢獻者參與了阿里開源項目,在開源社區獲得30多萬個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