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智能時代產業變革,華為智能計算2019蓄力出擊!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記者見到華為智能計算業務部市場營銷總監師斌的***個照面,就忍不住先“八卦”了一個問題:作為一個剛剛成立才4個月的部門,華為智能計算的活動是不是安排得太“密集”了些?
記者所言的“密集”并非憑空想象,華為智能計算的活動之多的確當得起這二字。2018年12月,華為宣布正式成立“智能計算業務部”。這短短4個月來,華為智能計算業務部先后發布了昇騰系列AI芯片,基于ARM架構的服務器處理器芯片鯤鵬920,面向存儲、網絡、管理等系列芯片,FusionServer Pro智能服務器新品上市,智能計算中國行***站深圳之旅,宣布Atlas人工智能計算平臺系列產品上市……業界很多人士和記者都懷有同樣的疑問——華為智能計算這是已經在市場上“開門紅”了,還是想通過頻繁的市場活動去開創“開門紅”?
談及活動初衷,師斌的解釋非常坦然。“過去提到計算,人們***個想到的就是服務器。但是現在,華為重新定義了智能計算,我們希望讓更多的合作伙伴、客戶、分析師來了解華為智能計算的戰略布局,從而認同并加入我們一起迎接智能時代。”對于多款新品“扎堆”上市,他也笑稱“新品研發和商用規劃都是很早之前就確定了,尤其是面向AI的人工智能計算平臺類的產品,都計劃在2019年上半年上市,更快更好地滿足客戶需要。下半年也還有很多事情值得期待。”
方向正確,華為智能計算將成為業界神話
華為智能計算業務部的成立其實早有跡可循。在2018年5月,華為“計算無邊界,智心領未來”智能計算媒體見面會上,華為就對智能計算的定義做了非常詳盡的詮釋,當時也從業界得到非常正向的積極反饋。
師斌告訴記者,華為的確是經過深思熟慮才確定成立智能計算業務部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隨著應用和數據的多樣性,帶來了計算的多樣性需求,數據邊緣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計算早已不再等同于企業機房里的服務器,為了滿足端、邊、云全場景下的計算需求,企業更需要AI全棧全場景的解決方案,為自身加入智能特性,實現智能升級;二是像電信、制造、能源等這些傳統行業想數字化轉型離不開智能計算的支持,而這正好也與華為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相匹配,華為愿意從現在開始就為智能時代構建基石,賦能全行業。
據師斌透露,智能計算業務部將端到端全線承接項目落地,在海外也將有自己獨立的市場拓展部。目的是建立正確方向,通過堅持堅定的努力創造業界神話。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智能計算業務部將會從塑造華為智能計算品牌、市場活動推廣、渠道政策激勵與扶持多方面入手。“計算產業與其他產業不同,更新換代非常快,我們對市場前景非常有信心。”
四大優勢敲響智能計算***音,華為特色難以復制
記者了解到,2019年,華為智能計算業務部的“重頭戲”是圍繞x86計算平臺、ARM計算平臺與AI計算平臺布局全棧全場景的智能計算平臺,實現“技術+生態”雙輪驅動的模式,構建智能計算生態聯盟。其實從這一點也能看出華為與其他傳統服務器廠商的不同之處,因為華為在ICT領域積累30多年,產品線不僅技術底蘊深厚而且實力強勁,同時很早就開始布局芯片,并且對產品設備底層的基礎科學、材料學、工程學等都有非常深厚積累,這使得華為一旦清晰意識到智能計算領域的未來潛力,很快就可以突破技術和產品壁壘,通過線下銷售計算平臺,線上華為云提供服務的方式快速響應市場需求,這是其他傳統服務器廠商難以復制的道路。
師斌將華為智能計算的特色優勢歸納為四點。
***點華為能夠為客戶提供超出用戶預期的算力。芯片是智能的***抓手,目前華為在計算領域擁有的五款芯片:智能管理芯片、智能SSD控制芯片、智能網絡芯片、AI人工智能芯片以及ARM處理器芯片,五大芯片性能強勁,能夠面向應用,釋放***性能,滿足并超越客戶期望。
第二點是華為智能計算基于芯片,構建了面向全場景的算力覆蓋能力,將用戶的應用從中心覆蓋到邊緣。
第三點是即使在惡劣環境下也可以確保華為設備性能無憂。隨著邊緣計算的逐步推進,IT部署環境日趨復雜,對設備的適應環境、工程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而這似乎是華為天然基因里與生俱來的優勢。師斌表示,在過去幾年間,華為不斷挑戰極限,將設備拿到赤道、南極、珠峰等極端環境下測試部署,并順利通過了很多極限測試,比如沖擊氣流、防火防水、火箭引雷等極端測試。
第四點是華為提供的是一體化解決方案,大大降低了人工智能使用門檻。用師斌的話來說,把復雜的部署,安裝,調優等工作提前做好,確保用戶可以“開箱即用”,這也是華為一貫為之的“復雜留給自己,簡單留給客戶”服務理念的***體現。
“對于華為智能計算來說,與傳統廠商相比***的區別就是能夠幫助用戶實現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傳統行業的智能化再造。除了以上四點之外,華為在系統架構,生態建設等能力也有目共睹,正是這些因素綜合起來,讓華為智能計算從起跑線就處于領先地位。” 師斌總結道。
華為有算力,合作伙伴有算法,客戶有數據,AI就在身邊!
任何戰略的發布***都離不開市場的檢驗,華為智能計算也不能例外,但令人贊嘆的是,華為智能計算交出了一份非常漂亮的答卷。在師斌看來,智能計算的應用場景太多太多,同時華為智能計算也在積極探索。至少如今可以明確的是,華為有算力,合作伙伴有算法,再加上用戶的數據,AI風行的三要素已經具備。
在AI實踐方面華為已經走在前列,比如在公共交通應用方面,華為與深圳交警聯合研發推出深圳“交通智能體”,基于華為Atlas智能計算平臺,每秒處理1000余張照片,每天可處理上億張圖片;
在深圳龍崗交通路口,基于這個平臺,可以讓路燈根據交通擁堵狀況,實時調整交通燈控制策略,讓通行速度提升15%。簡單一句話就是,過去是車看燈,現在是燈看車。
在基因測序領域,通過華為智能計算平臺與基因測序技術融合,基因測序技術的成本可降低40%,效率和準確率提升50%。
在高壓線路檢測場景,把融合專業算法的AI模塊內置到無人機中,然后派無人機去檢測,當發現異常情況時,AI模塊可實時進行檢測和判斷,回傳信息到中心,給出各種決斷依據。
在養老院,通過人工智能計算,讓智能攝像頭學會判斷,例如在走廊或病房,發現老人摔倒,就可以立即報警,避免耽誤病情,保護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其實,行業AI智能化轉型的案例還有很多很多,過去沒有普及,是因為算力不夠,算力太貴,而現在華為智能計算,為各行各業提供用得起的算力,結合用戶的數據,一定可以幫助垂直細分行業實現更多業務創新。”師斌表示。
采訪***,師斌強調,以“智能技術”為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成為國家未來競爭力的有力體現。機遇難得,華為智能計算已經從戰略方向,團隊資源,產品布局上做好一切準備,矢志打造覆蓋云、邊、端的全棧全場景智能解決方案,用澎湃算力,加速傳統數據中心智能化升級,使能行業智能化再造,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