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混網管理迷宮
當人們走在一條康莊大道上時,路相當好走,只需一路沿著信步過去即可。可是一旦岔路多了呢?恐怕便容易走丟或迷路了。此種情況就像如今的企業網絡在數字化轉型進程中,不斷嘗試引入SD-WAN、網絡功能虛擬化或邊緣計算等新技術,將原有簡單網絡變為了由物理、虛擬化和云基礎設施融合一處的復雜混網一樣。那么如何搞定混網的管理?下面的幾個關鍵點必須了解下了。
在當前企業網絡中,有線和無線網絡自必不可少。不過還有一些企業需要多平臺、多供應商以及多云網絡環境,其中每個網絡環境都存在著不同的管控復雜度。這就導致網絡管理常常滯后,不可避免地催生出一些性能問題,甚至成為宕機的導火索,造成企業幾萬乃至數百萬的經濟損失。
為了加強網絡管理,許多網絡運維團隊不得不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那就是使用的監控管理工具越來越多了。在混合網絡中,管理工具過于分散的問題實際上要比很多人意識到的要嚴重。根據企業管理聯合會(Enterprise Management Associates)兩年一次的網絡管理調研發現,幾乎一半的網絡專業人員使用4到10種工具來監控和排除網絡故障。而近三分之一的IT團隊則要使用11種或者更多的工具才行。
實現跨網數據源掌控
當運維團隊進行網絡容量規劃、解決關鍵性能問題,又或是分析異常告警時,為了實現整個網絡端到端可視性,都需要深入了解各種數據源。從流(ipfix、netflow、sflow、cflowd等)工具和snmp功能,到數據包(捕獲和分析)和API集成(rest、bulk、stream等),每個數據源在整個網絡管理過程中都扮演著獨特和關鍵的角色。如果不能使用這些不同的數據源,運維團隊可能會因為數據不足而無法管理和排除網絡故障。
然而面對混網情況,不同的專業網絡管理解決方案在互操作性上不友好,割裂的管理情況阻礙了數據共享,降低了運維團隊檢測網絡問題方面的效率,往往會延長了網絡服務中斷和更長的平均恢復時間。用戶體驗自然變得糟糕。
整網可視化不可或缺
當然,僅僅訪問每種網絡數據類型是不夠的。網管需要將數據轉換為簡單的管理和故障排除工作流程的解決方案。例如,來自虛擬、物理和云設備的流數據對于管理和故障排除應用程序性能尤其重要。但是,如果網絡管理平臺不允許網管將整個網絡中的應用程序流(從源IP地址到目標IP地址)可視化,則很難獲得良好的用戶體驗。
數據包級網絡監控對于解決復雜的應用程序問題(如數據庫性能緩慢)至關重要。可視化網絡路徑和查看數據包數據可創建性能可視化,使網管更快地解決問題。無論是解決VoIP問題,還是優化新的SD-WAN部署,對所有類型的網絡數據提供精密可視化,將成為全面網絡管理與控制的關鍵。
結語
多供應商、多平臺和多云IT環境所帶來的復雜性挑戰,再加上目前存在的工具分散問題,都使得管理變為當今混合網絡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而在萬物互聯時代開啟之際,這種復雜度更會以指數級激增。那時企業運維團隊要想預測、識別、故障排除和解決出現的各種網絡問題,就必須提前在管理工具簡化、數據源貫通以及整網可視化的路徑上持續優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