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進入“沉浸期”,華為幫助政企行業“無死角”擁抱數字化
原創【51CTO.com原創稿件】近日,疫情的反復令整個社會再次繃緊了神經。但與年初不同的是,千行百業各條防疫戰線在第一時間就有條不紊地展開工作,張弛有度嚴陣以待。很多人都在感慨,“應對新冠病毒的反復,中國駕輕就熟,儼然已成‘行家里手’。”同樣在疫情中迅速提升的,還有很多行業的數字化水平:在醫療行業,醫生用5G手機幾秒鐘就可以打開數十張CT影像,同時是借助5G網絡,還讓多方專家遠程會診變得更加高效;在政務領域,管理者通過遠程視頻會議突破時空局限,掌控全局、果斷決策;在復產復工過程中,遠程辦公的優勢和價值也在不斷涌現;而在交通、教育、制造等傳統行業,新一代ICT技術的融入,不僅驅動了行業應用的創新,更將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價值,進一步顯現出來。
是什么加速了他們的數字化轉型?答案可能是突如其來的疫情。那是什么讓他們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如此精準高效?答案一定是既懂技術又懂業務還懂創新的ICT廠商。能做到樣樣都懂的廠商鳳毛麟角,而華為毫無疑問正其中之一。近日,華為中國政企業務“懂行”形象正式發布,并推出“懂行·專注于行業數字化轉型”這一全新理念,凸顯華為中國政企業務通過提供專業的行業數字化轉型能力,助力客戶創造數字化轉型商業價值的決心。
行業數字化轉型內外雙重驅動,只欠行業領路人
從2015年開始,數字化轉型成為行業客戶口中頻繁出現的詞匯。這些年,行業客戶從剛剛受到數字化沖擊的朦朧期,走過初具活力的反應期,再到部分經營環節實現數字化的進展期,一路走來對自身的發展目標和方向愈發清晰。正因如此,當數字化轉型進入“沉浸期”時,更多的行業客戶不再滿足于簡單的“互聯網 +基礎信息化”,而是希望將數字技術與核心業務有機融合,實現持續商業變革。
此時國家重點發力的新基建,又為行業客戶帶來了更強勁的推動力。目前確定的“新基建”重點,都是從國民經濟戰略性需求、產業升級和數字化轉型需求、重大民生需求著眼的,從本質上看,“新基建”的意義不在規模,而在帶動效應,供需相互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正是帶動價值創造的重要載體。
客觀而言,如今“新基建”依托于基礎設施投資,將牽引出更多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從而帶動創造更大的轉型價值。而沉浸期的行業客戶同樣迫切需要做深做透行業,發掘技術與場景深度融合帶來的行業數字化轉型深層機會空間。
對政企行業用戶而言,內部需求驅動和外部環境驅動都已“萬事俱備”,只欠一位在行業數字化轉型領域“懂行”的引領者。也就是說,各行業企業需要的是一位能深入理解業務需求,將創新技術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并擁有成熟生態、可與之共創行業數字化轉型新空間的“懂行”伙伴。
這位伙伴是誰?
筆者認為正是剛剛發布“懂行”形象的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如同“懂行”主視覺所呈現的一樣,其由兩個首尾相連的紅色箭頭共同組成,代表著融合與轉型:已在行業市場深耕多年的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積極推動行業與技術的深度融合,從行業中來,到行業中去,希望攜手生態,在加速變化的環境中厚積薄發,創造出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更多可能。
為什么能夠這么“懂行”?
首先,作為在ICT領域擁有30年積淀的全球知名廠商,華為本身也有著數字化轉型的強烈愿望。
秉持著“自己設計的降落傘自己跳”的作風準則,華為的業務變革和ICT升級始終是由自身需求驅動并進行深度實踐驗證,即持續在研發、銷售、供應、交付等業務領域進行了積極的數字化探索和實踐。例如華為打破過去“煙囪式”的實驗室環境,研發作業上云,大大縮短了產品從研發到導入生產的時間,實現了全球研發協同;再如,華為打造了全球制造運營與指揮中心,獲取關鍵數據,支撐實時決策等;此外,華為還率先打造了融合IoT、視頻云、大數據、ICP、GIS等能力的華為智慧平臺,率先打造了領先的智慧園區。
換而言之,如今大多行業用戶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經歷過的迷茫與創新瓶頸,華為都已通通經歷過。因為經歷過,所以更“懂行”。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的華為中國政企業務深諳行業趨勢與客戶需求,了解技術創新與場景應用,已經具備了行業市場必須的專業能力,并希望將此融入創新的“黑土地”之中,與生態伙伴們一起,助力各行業客戶轉型提速。
更重要的是,華為在不斷的探索中已經明確了數字化轉型的未來方向,并通過自身的實踐驗證了它的正確。對于那些進入數字化轉型“沉浸期”的行業用戶,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給用戶帶來的不僅是單一的技術產品,更是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AI和區塊鏈等創新技術與傳統行業知識融合,對傳統ICT系統進行重構,讓業務創新能夠在強大的技術平臺上突破限制,創造無限可能。
為行業賦能
在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看來,數字化轉型“沉浸期”,意味著行業用戶要從單點向多點協同優化,從基礎層向核心業務滲透,將數字化植入企業的核心業務流程中,重構人、貨、場等關鍵業務價值鏈,建立企業的智能運營和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懂行”的華為中國政企業務能夠賦能的空間太多太多。
在北京老年醫院,華為3天內開通并上線“華為云WeLink+視頻小推車+AR路由器”遠程探視系統,實現老人、家屬、醫生三方同時在線,在阻斷病毒交叉感染的同時,又能通過云端聯接情感。
在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華為推出“機場運行一張圖”、“機場安全一張網”和“機場出行一張臉”場景化解決方案。通過華為AI平臺對海量數據進行收集、分析與測算,實現機場自動分配停機位的可接受率提升95%,靠橋率提升5%,旅客排隊時間減少20%,刷臉自動登機更是讓登機效率提升40%,旅客出行體驗得到極大提升。
在廈門遠海碼頭,華為提供5G端到端切片解決方案,建成中國第一個5G集裝箱碼頭——5G全面覆蓋港區生產點位,提供港機遠程操控、集裝箱卡車無人駕駛、智能理貨等全業務場景的支撐。遠海碼頭比傳統集裝箱碼頭每年節省千萬級以上的人力成本,僅無人集卡改造項目就可節省投資70%。
經歷了疫情洗禮之后,“新基建”正強勢開啟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篇章。這一過程中,“新聯接”“新計算”將成為“新基建”的重要支撐,5G To B將是驅動行業創新的重要抓手,而“懂行”將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提速和價值呈現的關鍵。我們有理由相信,作為專業領先的“懂行”伙伴——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將會給各行業客戶帶來更多商業價值,成為我國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的新引擎。
【51CTO原創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