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所有已知黑客攻擊 中國組建量子通信網絡
1月7日,來自中國科技大學的消息,潘建偉院士等人組成的團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在國際學術期刊 Nature 雜志上發表了題為 “ 跨越 4600 公里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 ( 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 )的論文。
研究團隊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構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 700 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 (QKD) 鏈路和兩個星地自由空間高速 QKD 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實現了地面跨度 4600 公里的星地一體的大范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 并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范。
對量子通信來說,安全性高是最大的優點, 國內建成的量子保密通信線路可以抵御目前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擊方案。
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總長超過 2000 公里,覆蓋四省三市共 32 個節點,是目前世界上最遠距離的基于可信中繼方案的量子安全密鑰分發干線,于 2017 年 9 月底正式開通。
“墨子號”量子衛星于 2016 年 8 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圓滿完成了預定的全部科學目標。在該工作中,研究團隊在優化地面站接收光學系統、提高 QKD 發射系統時鐘頻率并應用更高效 QKD 協議的基礎上,最終在南山地面站實現了衛星對地面站的高速量子密鑰分發,生成速率比之前的工作高出約 40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