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云計算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云計算之所以成為企業IT的主流技術趨勢,是因為使用者可以隨時獲取“云”上資源,按需求量使用。云計算的最典型特征是用戶可以靈活地調整資源,即可以無限擴展,也可以在業務波谷期縮減部署規模。由于云計算廠商的計算資源和數量足夠龐大,可以確保每個客戶有足夠的使用量,并且在效益上遠遠低于自己部署的成本,所以被廣大用戶青睞。
大體來看,云為用戶提供了更豐富的管理資源、更長時間的數據存儲能力、可隨時隨地訪問數據的便捷性、降低了數據泄露的風險,以及更能讓中小企業感受到云到來的普惠性。問題是,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面對市場上有鋪天蓋地的云服務商,我們該如何去選擇?通過本文對主流云提供商的梳理,或許能給更多企業的選型帶來幫助!
在全球一線廠商中,AWS處于領導者地位, 掌控著全球31%的市場份額,其次是微軟Azure,擁有20%的市場份額,而谷歌云則是7%。當然,Facebook、蘋果和其他一些IT巨頭也有類似的云資源和云整合能力,但主要用于滿足自己的云基礎設施能力。除了這些頂尖級的一線廠商,還有很多二線云廠商,掌握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包括IBM、甲骨文、阿里云,Rackspace等等。
整體比較下來,我們發現AWS的業務覆蓋比較廣,在全球很多地方,包括美國、加拿大、歐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都有自己的數據中心,可為用戶提供各種不同的服務,能支持Linux、Windows、OS X和Windows Server等操作系統。
微軟Azure主要在54個國家開展業務,被稱為是與自己的業務強綁定的云基礎設施提供商。這也是Azure客戶群中為什么有很多用戶都使用微軟工具的一個重要原因。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微軟的很多業務功能,即是出乎意料,卻又經過精心打磨的。比如:支持Linux,并且允許客戶運行基于Windows、Linux、Mac OS X、Android、iOS、Windows Phone和其他操作系統的應用。
谷歌云平臺是三大平臺中最年輕的成員,2016年才啟動。不過,該公司支持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0多萬客戶。到2018年,已經擴展到21個地區,已經足以和AWS、微軟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價格方面,上述三家公司都提供了免費試用的機會,但試用資源有限,更深層的應用還需付費。并且三家服務的價格變化也比較頻繁,并且即使在一家公司的內部,也會因為地區不同,價格和服務質量也不一樣。
在其他云服務提供商中,IBM提供的也是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并擁有廣泛的服務組合,這些服務與IBM自身服務緊密結合。
甲骨文在云方面的起步比亞馬遜和Azure都晚,但也在搶奪領導者地位,該公司以軟件產品而聞名,尤其是自研數據庫服務仍然具有足夠強大的市場影響力,并且依然在穩步增長。因此,SaaS將勝過其數據庫服務指日可待。
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之一,在整個亞洲市場的地位已足夠強悍,很多高性能服務已能夠與AWS匹敵,包括云存儲、數據中心、云計算和云服務等等。
Rackspace提供的產品和云服務也比較廣泛,如云存儲、數據中心和云計算,以及混合云解決方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