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壟斷,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在Chrome最近一次更新中(2021-08-03),有一條改動:
- 移除跨域iframe中的alert、confirm、prompt調用
Chrome對此的解釋是:網頁內嵌的第三方頁面彈窗可能讓用戶誤以為這是當前頁面彈出的彈窗,從而帶來隱私風險。
如果從開發者的角度看待這條改動,顯然是個breaking change。
全球不計其數的網站使用alert API彈出彈窗,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會作為iframe內嵌于其他網站中。
這條改動使得這部分數量龐大的網站的提示功能在Chrome瀏覽器下完全失效。
是什么樣的勇氣讓Chrome敢做出這樣的決定?
67.14%市場占有率的Chrome輕蔑一笑,說:
壟斷,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本文我們來聊聊Google如何利用產品與技術使其保持壟斷地位,賺取超額收益的。
用戶隱私背后的秘密
不知道你在用什么瀏覽器?
如果多試幾款瀏覽器,就會發現:不同瀏覽器對「保護用戶隱私」的態度是有細微區別的。
「保護用戶隱私」意味著減少瀏覽器對用戶行為的追蹤,其觸動的是龐大的基于用戶行為分析推送個性化廣告的市場。
Safari作為最早全面實行「禁用第三方cookie」的瀏覽器,一方面是「蘋果」對用戶隱私一貫的重視態度。另一方面,想必因為「蘋果」營收的大頭并不來自「基于個性化推送的廣告」。
畢竟,死道友不死貧道。
而Google收入80%以上來自「基于個性化推送的廣告」。所以,在「保護用戶隱私」方面,并沒有友商積極。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開發者眼中的API:
- SameSite=None
背后是巨大的收益博弈。
Google顯然精通此道。所以,「讓技術與產品為壟斷服務」就成為需要長期踐行的理念。
煉氣期
彼時Google還未修煉大成,各種仙法還略顯生疏。我們稱這一時期為其壟斷的煉氣期。
在這一時期,Google利用自身產品的市場領導地位,強制要求必須使用Chrome才能打開應用。
比如Google Hangouts(一款跨平臺即時通信應用)
以及大名鼎鼎的Google Earth。
可能有些人會辯解:這是因為這些應用需要某些高級API,其他瀏覽器沒實現。
但是在19年,基于Chromium內核的Edge瀏覽器無法使用最新YouTuBe。
“我和你Chrome使用一樣的內核,你說我太low不能加載最新的YouTuBe?大兄弟,會不會太明顯了點兒”
尷尬的是,把Edge的UA改成Chrome就能用了,你品,你細品。
這一時期Google的壟斷技術還稍顯稚嫩,容易被人識破。
筑基期
到這一時期,Google開始發揮技術的力量,做到:
事兒是我做的,鍋得友商來背
從18年開始,用戶發現:用FireFox打開YouTuBe很慢。
怎么解決呢?換了Chrome就好了。
用戶心里想: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FireFox團隊的性能優化做的真low,Chrome粉了!
實際原因是什么呢?原來YouTuBe使用的Polymer框架底層依賴已被廢棄的Shadow DOM v0 API,該API僅Chrome實現了。
要讓FireFox正常使用YouTuBe,只能添加相應插件:
YouTuBe這波逆標準反向操作為Chrome帶來多大性能優勢呢?大概比友商快5倍。
到這一步,Google的壟斷之路算是登堂入室了。
結丹期
強制讓用戶做出選擇太low,要潛移默化的讓用戶覺得Chrome才是瀏覽器中集性能、體驗于一身的王者。
于是,有了筑基期的經驗,Google總結出一套方法論:
產品層面容易讓人抓住把柄,還得在技術上苦下功夫
仗著自己產品的市場領導地位,這些年經常看到類似提問:
用戶:“Edge上用谷歌會議有bug”
這個問題是在微軟Edge問答社區提的,顯然用戶認為:這是需要Edge修復的問題。
更別提老對手FireFox。FireFox團隊成員發現,Google全家桶產品中,總會時不時出現些只在FireFox復現的bug。
當給Google反饋后,對方會回復:“感謝反饋,我們修復后會發布的。”
當這樣的問題反復出現,用戶就會質疑瀏覽器的穩定性,畢竟我用FireFox打開谷歌會議出現bug,但是用Chrome打開就沒bug,這難道不是你FireFox的問題?
總結
對于前端開發者群體,多半是樂意看到Chrome一統天下。畢竟誰也忘不了曾經被IE支配的恐懼。
但是別忘了,IE當初脫離標準API,形成自己的API規范的初衷,同樣是為了壟斷瀏覽器市場。
高舉規范、開源(chromium)的屠龍勇士Chrome,是不是已經悄然變為巨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