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與物聯網完美融合:通過基于區塊鏈的身份認證
區塊鏈、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是為數字化轉型鋪平道路的創新技術,將在各個行業引起顛覆性的變化。以下三種技術將在未來融合并創造新的商業模式。自主代理(即傳感器、汽車、機器和其他物聯網設備)將作為自己的利潤中心,它們1)擁有部署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數字雙胞胎,2)可以基于區塊鏈技術自主發送和接收貨幣,3)可以作為獨立的經濟代理,利用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自主做出決定。我們認為,這種技術的融合將推動這種自主商業模式的發展和公司的數字化轉型。
區塊鏈技術、物聯網(IoT)和人工智能(AI)是了不起的創新,將改善業務流程,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改變整個行業。
例如,區塊鏈技術可以通過提供一個共享的、去中心化的和分布式的登記簿(賬本)來增加信任、透明度、安全性以及業務流程的數據保護。嚴格來說,區塊鏈技術--或一般的分布式賬本技術(DLT)--可以以類似于登記簿的方式存儲各種資產。
目前,這些創新之間的聯系基本上被忽視了。然而,這些創新可以而且應該一起應用,可以預見的是,它們在未來會融合在一起。這些技術之間可能的聯系是,物聯網收集和提供數據,區塊鏈作為基礎設施被應用,也建立了合作規則,而人工智能優化了流程和規則。區塊鏈、物聯網和人工智能在設計上是互補的,只有在一起使用時才能充分開發其潛力。
數據管理、數據的標準化
物聯網設備,如傳感器、機器或汽車,收集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通常存儲在一個中央數據庫中。通常情況下,這些數據缺乏標準化,因為不同的傳統系統被用來收集和存儲數據。區塊鏈技術可以支持數據的標準化,為物聯網數據創建一個去中心化的、統一的、數字化的平臺,供多方使用。在區塊鏈系統上,由于使用了哈希函數,數據被儲存在統一的數據格式中。這種統一將導致數據的高度標準化。此外,由于哈希函數將收到的信息轉化為一定長度的輸出,因此存儲數據的大小將大大減少。因此,可以通過提高數據的標準化程度來優化數據管理。
數據保護和數據安全
在區塊鏈系統中,底層密碼學能夠實現高度的隱私。在大多數區塊鏈中,例如比特幣或以太坊使用的區塊鏈,交易是以假名進行的。然而,完全匿名的交易也可以實現。例如,Monero或Zcash就是這種情況。區塊鏈系統的架構,加上公鑰/私鑰加密技術的選擇,還可以對存儲和要傳輸的數據進行完全加密,因此,如果需要,只有設備本身可以讀寫自己的數據。
數據保護在物聯網領域尤其有利。物聯網機器和設備存儲了大量的敏感數據。確保存儲數據的隱私和安全很重要。目前常見的做法是將物聯網數據直接從機器發送到相應的數據庫。然而,這些數據并不具有很高的隱私性,因為它沒有被加密。區塊鏈技術在此提供了附加價值,因為它可以確保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保護。然而,在高水平的隱私和對非法活動的控制之間存在著一種權衡。在匿名交易的情況下,不可能推斷出交易發件人的姓名和地址。這種匿名性吸引了一些非法活動,如洗錢或資助恐怖主義。在這種情況下,人工智能可以起到幫助作用,并通過檢測非法活動來提高安全性。Yin等人(2019)建議將人工智能與數據分析結合起來使用,以減少區塊鏈上因交易的匿名性而產生的非法活動的風險。應該指出的是,人工智能技術受益于提供的大量物聯網數據,因為人工智能算法從數據中學習。
可擴展性
物聯網的一個主要限制是管理收集的大量數據。為了提高可擴展性,使用區塊鏈技術和人工智能可以帶來好處。區塊鏈技術的反對者認為,區塊鏈系統本身是不可擴展的,因為工作證明算法等共識方法是非常耗能的。然而,也有其他的共識機制,如權益證明或授權證明,它們的能效和可擴展性都明顯提高。當然,共識機制將也需要進一步優化--為了在區塊鏈上實現更高水平的可擴展性,人工智能會有所幫助。Liu等人(2019)指出了為區塊鏈物聯網系統使用性能優化框架的可能性。這個系統可能是基于機器學習的。作者提出了一個 “基于DRL的算法,動態選擇/調整區塊生產者、共識算法、區塊大小和區塊間隔以提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