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資訊 | 鴻蒙之父離職、知乎回應新一輪裁員、SpaceX估值超過半個阿里
原創商業圈
1、馬斯克的SpaceX估值超過半個阿里,初創企業中僅次于抖音和螞蟻
馬斯克的太空公司SpaceX正在進行新一輪大規模融資,這輪融資將使其估值升至約1270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前三大的初創企業,僅次于抖音集團(字節跳動)和螞蟻集團。如果以上周五美股收盤價計算,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目前市值約為2352億美元,SpaceX的估值已經超過半個阿里巴巴。據SpaceX上周五在一封全公司范圍內的電郵透露,SpaceX希望以每股70美元的價格籌集至多17.25億美元的新資本。
2、Meta CEO扎克伯格因參與數據泄露決策遭起訴
近日,美國社交媒體平臺臉書的母公司Meta CEO馬克·扎克伯格被美國華盛頓特區總檢察長卡爾·拉辛起訴,拉辛指控扎克伯格直接參與了導致與劍橋分析公司相關的數據泄露決策。拉辛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有證據表明,Meta的子公司臉書未能保護其用戶的隱私和數據,而扎克伯格親自參與其中,從而直接導致了相關數據泄露事件。劍橋分析公司此前被曝光以不正當方式從臉書獲取上千萬用戶數據,并利用數據分析結果精準推送廣告,影響了2016年的美國大選結果。
3、釘釘正在研發“視頻號”
釘釘正在研發一項定位為“視頻號”的新產品,將以短視頻、直播兩種方式上線。近日浙江大學125周年校慶就采用了釘釘視頻號的直播支持,吸引了超40萬人次觀看。
4、TikTok推出TikTok LIVE訂閱服務
本周,TikTok推出TikTok LIVE訂閱服務,將為用戶提供專用的聊天、定制表情、徽章等。根據TikTok在其賬戶上發布的信息,該項目將于5月26日正式啟動測試,初期僅邀請部分創作者參與。據了解,除了通常的訂閱者福利外,訂閱者還將能夠控制創作者直播中的攝像機。此外,觀眾訂閱的時間越長,徽章就會更新,以使長期訂閱者有更多的能見度,而且創作者將能夠個性化他們的直播室。這些流媒體的定價尚未公布,但一些創作者表示它與Twitch的定價“相當”,TikTok的收入份額與Twitch相同。據悉,Twitch的訂閱費用從每月4.99美元起,Twitch從訂閱收入中抽取30%-50%。
5、Airbnb將關閉中國本土業務,下架其中全部房源
Airbnb將正式關閉中國的本土業務。其中包括:Airbnb 中國(愛彼迎)將完全下線中國本土的近15萬個房源和體驗業務,僅保留出境業務;預計將在今年夏天完成。盡管Airbnb過去幾年在中國市場持續進行品牌推廣,并將其聯合創始人Nathan Blecharczyk任命為團隊負責人,但過去幾年來自中國市場住宿業務的收入僅占約1%。
6、“鴻蒙之父"王成錄離職
華為5月23日下午,華為確認鴻蒙系統負責人王成錄離職。
目前,王成錄的微博賬號官方認證已取消。此外,王成錄還發布了一條朋友圈,附上自己工卡的照片并配文“為了忘卻的紀念”。據資料顯示,王成錄為華為技術元老, 在華為22年,主導鴻蒙系統開發,是鴻蒙系統名副其實的掌舵人,也被稱為“鴻蒙之父”。王成錄1998年進入華為,曾擔任華為中央軟件院總裁。
在中央軟件院工作期間,王成錄曾負責開發了華為軟件基礎設施1.0,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和編程框架等項目,開發的目的是為了讓華為在硬件基礎設施之外,有能力向客戶提供一整套的軟件解決方案。王成錄曾表示,在中央軟件院期間,他已經有了要做鴻蒙的想法。“鴻蒙”二字出自《山海經》,原是2012實驗室內核團隊立項的一個技術項目名稱。2016年底,王成錄首次在消費者業務務虛會上分享了鴻蒙,但彼時的鴻蒙在內部的首秀并未引起太大波瀾。
2017年5月,鴻蒙內核1.0完成技術驗證。此時,華為內部對鴻蒙的看法依然平淡,“大家覺得這是一個可用的技術,這個技術用在我們的產品上會好一點,僅此而已”。2018年3月,王成錄在北京向任正非匯報后不久,鴻蒙正式通過了華為消費者業務的立項。2021年,王成錄作為華為鴻蒙負責人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鴻蒙不是做一個安卓或iOS的替代品。鴻蒙,是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操作系統。
王成錄坦言,除了必須透徹理解操作系統的所有技術之外,還需要吸引國內外的產業鏈伙伴一同參與建設生態鏈。有消息稱,王成錄接下來將入職深開鴻。對此,華為公司未回應。
7、知乎回應新一輪裁員:屬于正常業務和組織的優化調整
在線問答社區知乎被曝啟動新一輪裁員,規模在20%-30%之間,覆蓋技術、商業化、教育和社區等多項業務。對此,知乎方面回應:相應情況屬于正常的業務和組織優化調整。此前,知乎視頻業務亦多次傳出裁員消息,知乎表示從未放棄視頻布局,不存在裁員動作,而是基于業務的正常人事變動。
8、騰訊新聞任命何毅進為新負責人
近日,騰訊內部發文任命何毅進擔任騰訊新聞業務負責人,兼任騰訊網總編輯,向公司副總裁曾宇匯報。原騰訊新聞負責人王詩沐將調任PCG“社交平臺與應用線”,負責幻核等創新業務。目前騰訊新聞內容出品采用工作室制度,下設好雨知時、夏至、谷雨、小滿、立春等工作室,覆蓋視頻類、紀實類、財經類、文娛類等內容品類,推出了《十三邀》《和陌生人說話》《谷雨實驗室》等欄目。據了解,何毅進出任騰訊新聞負責人后,也將直接領導內容出品團隊。
產業圈
1、百度方向盤后無人自動駕駛車輛在京規模擴充
百度Apollo表示,北京繼發放中國首批無人化載人示范應用通知書后,近日再次向百度頒發了新一批無人化載人牌照。目前百度在北京“方向盤后無人”自動駕駛車輛增加至20輛,后續計劃再增加20輛,百度稱“至此已擁有國內最大的無人駕駛車隊”。此次百度新增的10輛車型為Apollo Moon極狐版,而Apollo Moon是百度的第五代自動駕駛汽車。
2、華為千兆Wi-Fi全覆蓋珠峰大本營
華為配合中國移動采用1個主FTTR+4個從FTTR實現了5300米珠峰大本營千兆Wi-Fi全覆蓋,每個帳篷實測速率超1Gbps,保障了現場科考登山隊員、新聞媒體工作者的高清視頻通話、高清直播以及新聞報道的企業級通信需求。華為FTTR采用全光Wi-Fi 6組網,支持64個終端的業務并發和100ms內的漫游切換,可滿足珠峰大本營多用戶全場景Wi-Fi漫游無感切換,同時配合華為10G PON智能分布式接入平臺和200G超高速光傳輸平臺,端到端地保障了珠峰千兆帶寬聯接能力。
技術圈
1、GitLab預告DevOps平臺第15版服務更新,拓展可觀察性與安全工具
知名開源代碼托管平臺GitLab,近日宣布了旗下DevOps服務的第15版更新計劃。由路線圖可知,GitLab 15的所有新功能,都將于明年前后推出。該公司表示,本次更新著重于可觀察性(Observability)、安全性(Security)、企業規劃(Enterprise Planning)和工作流程自動化(Workflow Automation)等方面的改進。在去年12月收購了Opstrace之后,GitLab 15的首批新功能中自然也少不了它。產品負責人Kenny Johnston在上周的KubeCon Europe活動期間表示:“我們后續集成的不僅僅是一個可觀察性平臺——默認情況下,開發者可用它來存儲相關數據、并輕松檢查他們的應用程序。通過正確展示這些信息,DevOps有望帶來其它平臺難以媲美的偉大體驗——若是開發者能夠編寫并了解特定代碼的運作,相關事件或錯誤的分析也能夠更加深入。除了提供代碼如何執行(或出錯)的上下文,GitLab 15還致力于加深對 DevOps 流程的整體了解。”
2、小米開源Android項目欲“阻止提取 APK 文件”,被谷歌以“軟件有缺陷”為由駁回
近期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創建了一個“禁止設備所有者從第三方復制 APK 文件”的開源Android項目,理由是“保護私人資源”,以此希望應用程序只能在谷歌Play商店或其他受信任的市場上使用。但出乎意料的是,谷歌對該提議表示反對。眾所周知,多年來Android生態系統的一大優勢就是“輕松提取和共享APK文件”(用于安裝應用程序),這可以讓你在應用程序更新導致嚴重問題時,也能通過訪問眾包網站下載舊版本,直到問題得到解決。谷歌駁回小米公司這項提議的理由,是并非因為競爭和獲取內容來源自由等因素,而是因為小米編寫的軟件有一個很大的“缺陷”—— 它旨在阻止僅從 Android 的常規(自定義)構建中提取APK文件。一位谷歌員工指出了小米提議中的問題,這么做只會阻止普通用戶提取APK文件,而有一定技術能力的愛好者只需安裝一個調試版本的Android系統,就可以繼續像往常一樣提取APK。此外,多名谷歌員工還反對將APK文件的內容視為“私人資源”。
3、AI一秒內干掉網絡攻擊
近日,英國卡迪夫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人工智能新方法,可以在一秒內自動檢測并干掉計算機以及其它智能設備上的網絡攻擊,成功防止計算機上多大92%的文件損壞,平均只需要0.3秒即可清除一個惡意軟件。目前,相關成果已經發表在《安全與通信網絡》雜志。
4、Go+旗艦版迎來發布兩周年
近日,Go+旗艦版迎來兩周年, Go+第一個體驗版Go+V0.6.01于兩年前發布,被視作Go+“最正宗的生日”。Go+代碼倉庫是2015年12月建立,當時它并不是Go+,而是作為qlang腳本語言的倉庫。就像Go的代碼倉庫提交記錄追溯到C語言的誕生史一樣,Go+倉庫以qlang作為起點是因為兩者有一些發展上的淵源,但是從語言角度來說,兩者并無任何關系。
某開發者評論道,“Go+ 首先是一門通用語言,理論上你可以用它來解決絕大部分領域的問題。這一點和 Go也很像。Go也是一門通用語言,但以“服務端編程” 為靶心。” Go+本身的設計理念也與Go語言的簡潔性一脈相承,并在此基礎之上,合理準入簡化語法—— 不僅僅是語法,低代碼化、去復雜化以及低門檻化都是Go+的核心特性之一。
一般情況下,Go大多應用于后臺系統開發,但伴隨著數據爆炸時代的到來,后臺系統和 AI 系統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在深度學習領域,編譯器成為最新的主流研究方向。Go+ 便是在靜態語言基礎上建設了更為友好的界面及編譯策略,可復用現有的operators和gradient operators,深刻貫徹著“簡單而有效”的邏輯。
從設計理念上,Go+繼承了Go的開發理念,適用于大型軟件工程和工程的開發。不僅完全兼容Go,復用Go的生態,還新增了12個語法,簡化了使用門檻,表達方式接近于自然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