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3個云計算的投資預測
?近年來,隨著企業對對敏捷性、成本節約、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的需求,云計算的采用率持續上升,企業面臨著影響業務運營的新挑戰和機遇。
IDC 云基礎設施服務研究副總裁 Dave McCarthy 在 CIO 最近舉辦的“云計算的未來”活動中,分享了IDC 對 2022 年的全球云計算的預測,重點介紹了他認為在未來一到三年內對公司具有重要意義的四項預測。
關于應用程序現代化
到 2024 年,大多數傳統的應用程序將獲得一些現代化投資,其中 65% 的應用程序將使用云服務來擴展功能或替換低效代碼。
這意味著什么呢?對我來說,這意味著當應用程序經歷現代化過程時,將采取不同的表現形式。就像生活中很多其他的事情一樣,我們總希望事情是絕對的,好像一切都會現代化一樣。但實際上,當你觀察企業實際持什么看法時會發現,企業始終對他們認為已經完全現代化、而且在現代化過程中僅僅做出很小改變的應用程序情有獨鐘......
這里有一些(傳統應用程序)可能永遠不會進行全面的現代化迭代。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不能利用一些較新的技術。因此,你將看到一些公司在保留傳統的應用程序的同時,還引入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服務等新興技術。這樣,你就可以使用已有的應用程序并利用該數據變得更加智能,從而能夠做出更快、更多的決策,而不必破壞代碼庫。或者在其他情況下,你可能會看到有人正在尋找一個新的用戶界面或移動應用程序的設計,以便能夠增強現有功能,而無需再次重新調整所有后端。
當然,正在進行現代化進程的人們正在尋找可用的不同工具。諸如基于容器代碼之類的東西,尋找更多由 API 驅動自動化。例如能夠更快地做出反應或對應用程序進行更精細的更新。或者坦白來講,只是更快地開發新功能。
因此,隨著公司著眼于構建他們的敏捷性,我們將繼續看到在業務層面,各部分的應用程序現代化的程度不斷增加。
關于專有云服務
到 2025 年,為了滿足性能、安全性和合規性的要求,60% 的公司將在本地或服務提供商設施中擁有專用的云服務。
現在,專用云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可從混合的角度看,但更多的是從邊緣計算的角度聯系在一起。當然,我認為有些人覺得任何事物都在向公共云的方向發展。但是,如果你真的看看云供應商現在是如何處理它的話,他們會采取不同的方法。我認為他們已經意識到,在某些工作負載(或某些業務需求)中,云計算并沒有那么有效,或者有一些特定的限制。
例如,你聽到的很多關于邊緣計算的內容都是需要減少延遲。從數據來源到云端做出決定,再返回的路徑可能令人望而卻步,尤其是在實時情況下。想想制造環境……毫秒都至關重要,它們可能意味著安全場景或產品缺陷之間的差異。
你經常看到的另一種情況是,對數據存放地點的更多控制。所以在歐洲,我們都聽說過 GDPR 是一種法規,在美國也有些類似的。現實情況是,數據的所在地是很重要的,并且這些情況將越來越多。
然而更重要的是,你會看到這些情況在業務連續性的背景下出現。如果公共云,或你和公共云之間的網絡突然不可用怎么辦?我們需要某種方式來繼續運行該應用程序。例如,如果你是一家零售企業,你的系統后端出現某種故障,你仍然需要處理交易,并了解你的庫存。
為此,專有的云解決方案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關于云計算的經濟性
到 2023 年,80% 的使用云服務的公司將建立專門的 finops 功能,通過策略驅動的觀察和云資源自主優化,以實現價值最大化。
因此,這是大規模云選擇的副作用之一。資源周轉的便利性減少了很多前期的摩擦,但它帶來了一個新問題。它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成本……
其中一個問題是,在許多公司中,并不總是有專人負責了解所有這些功能。這是因為有很多因素會影響云成本。有些是架構方面的;有些是運營方面的。你對你目前工作所需的案例進行監控或調整的力度是多大?在必要時,你有多快的速度重新調整它們?當資源未被充分利用時,你是否會自動管理資源?整個運營效率通常由運營團隊負責。
還有一些因素,是圍繞大量云計算成本而產生的商業條款。你是采用了預留的實例類例還是競價的實例類型?或者諸如合同上的批量折扣?
因此,面對的挑戰不僅有這些潛在的不可控成本,還有還不一定有可存放的地方。因此,這種 finops 的想法實際上是,無論是公司內的一個人還是一群人,都需要分配責任。因為最終,如果你具備洞察力并且正在研究這個環境時,你可以思考上述這三個領域并找出可以撬動哪些杠桿?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來確保在云資源支出方面的效率,以及隨著解決方案的擴展我們將如何看待它?
來源:www.ci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