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反射 和 Java new 的效率有什么區別,親測相差100倍
我們的日常使用中,Java new是用的最多的,但是有些框架往往會使用Java反射來實現靈活性,那么它們之間的效率有什么區別呢?
你有沒有想過,什么時候應該該用new來創建對象,什么時候該使用反射呢?
兩者之間創建對象的效率如何?
1. new 對象和反射創建對象的效率對比
最后我們發現新建1億個對象和反射創建1億個對象的效率相差很多倍。
那么讓我們來探討一下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一般來說,我們的Java代碼需要在虛擬機上編譯運行。
一般通過前端編輯器將java文件轉換成class文件,比如javac.
接下來,在程序執行期間,JIT(即時編譯器)可以將字節碼文件轉換為計算機可識別的機器碼文件。另一種方式是通過 AOT 編譯器直接將 java 文件編譯成本地機器碼文件。其中JIT會在程序運行時對程序進行優化,但是反射是通過動態分析的,所以可能無法對Java虛擬機進行一些優化。
?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原因:
- 反射需要動態解析類信息:在使用反射創建對象時,需要使用Class.forName()方法或類的class屬性等方式獲取類的信息。這個過程需要在運行時進行,而使用new關鍵字則在編譯時已經解析了類信息,所以不需要進行類信息解析。
- 反射需要查找并調用構造函數:使用反射創建對象需要先獲取構造函數對象,然后通過反射調用構造函數進行對象創建。這個過程需要在運行時進行,而使用new關鍵字則直接調用構造函數進行對象創建,無需查找構造函數。
- 反射需要進行安全性檢查:使用反射創建對象時,Java會對代碼進行安全性檢查,以確保反射調用的方法和構造函數是可訪問的。這個過程也需要在運行時進行,而使用new關鍵字則不需要進行安全性檢查。
- 反射創建的對象需要做額外的初始化工作:使用反射創建的對象需要進行額外的初始化工作,例如調用對象的setAccessible(true)方法以訪問私有成員變量和方法等。這些額外的操作也會增加反射創建對象的時間。
綜上所述,Java反射比使用new關鍵字創建對象的性能差,因為反射需要在運行時進行更多的操作,包括動態解析類信息、查找并調用構造函數、進行安全性檢查和進行額外的初始化工作等。在性能要求較高的場景中,應該盡可能地避免使用反射創建對象,而盡量使用new關鍵字進行對象創建。
2、反射的使用場景
反射的一些使用場景
- 框架設計:Java反射可以在框架設計中使用,例如Spring框架中就廣泛地使用了反射技術,可以根據注解或配置文件動態地加載和實例化對象,而不需要手動創建對象。
- 測試工具:Java反射可以用于編寫測試工具,例如JUnit框架就使用反射來執行測試方法,并獲取測試結果等信息。
- 插件化:Java反射可以用于插件化開發,可以通過反射獲取插件中的類、方法、屬性等信息,從而實現插件化功能。
- 動態代理:Java反射可以用于動態代理技術中,可以動態地生成代理類,并在代理類中調用被代理對象的方法,從而實現代理功能。
-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Java反射可以用于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操作,例如在Jackson和Gson等JSON解析庫中就使用了反射技術,可以自動地將JSON字符串轉換為Java對象,或者將Java對象轉換為JSON字符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