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通院栗蔚:開源已成為賦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
2023年9月21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和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聯合主辦的“2023 OSCAR開源產業大會”在京召開。會上,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栗蔚對全球開源生態發展態勢洞察進行了解讀。
一、開源已成為賦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
開源作為一種開放共享的新型協作模式,對于科技創新、產業開放、經濟共享、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栗蔚指出,開源有力激發科技創新突破,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形成多邊而緊密的全球化合作格局,已成為賦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開源降低創新準入門檻,持續激發技術創新發展活力,對創新效率和創新質量帶來巨大提升。
二是,開源具有分工效率更高、協作范圍更廣的特點,能夠建設多元合作的產業平臺,助力建設開放的產業體系,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
三是,開源有效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促進經濟實力提升。開源軟件對GDP將產生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2021年歐盟委員會發布《開源軟硬件對歐盟經濟的技術獨立性、競爭力和創新的影響研究報告》 ,報告通過國內生產總值(GDP)、國內就業人數、年度專利數量、國內資金總量、國內知識存量、國內外研發支出、國內外GitHub提交量等數據測算出2018年歐盟在開源軟件上每增加10%的投入就將產生0.4%-0.6%的收益。
一方面,開源軟件通過提升軟件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軟件產品凈出口額,對GDP產生直接正向影響;另一方面,開源軟件通過協作與培訓等多種方式提供了廣泛的就業機會,有效促進軟件持續快速迭代與技術升級,增加知識產權相關費用收入,進而對GDP產生間接正向影響。此外,開源軟件源代碼能夠降低初創企業在軟件市場的準入壁壘,進而影響初創企業數量變化。
圖1開源軟件對社會經濟宏觀影響模型
四是,開源釋放增量合作空間,解決社會化難題,助推可持續發展目標,形成多邊緊密的全球化格局。
五是,開源模式作用于不同場景衍生出多種概念形態,打造開放協作的數字時代。例如,目前廣為接受的數字公共產品概念,覆蓋開源軟件、開放內容、開放數據等多個領域,促進數字技術為人類共同繁榮服務。
二、全球開源生態愈發成熟,開創數字時代發展新格局
栗蔚指出,過去一年,全球開源生態穩中向好,持續突破圈層并實現邊界滲透,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
一是項目方面,開源生態穩健發展,各梯隊成熟度差距明顯。一方面,全球開源軟件項目數量增速逆勢上揚,近三年內首次提高;全球項目方面開源生態異常活躍,生態規模持續擴大。另一方面,開源軟件項目“馬太效應”進一步凸顯,頭部開源軟件項目具備“斷層式”領先優勢。
圖2 GitHub近五年開源軟件項目數量及增長率
圖3全球活躍開源軟件項目競爭力魔力象限
二是技術方面,開源生態特征鮮明,各技術棧多元快速發展。開源已成為全球多技術領域創新主流模式,大前端技術領域開源軟件項目占比高達97%。但在主流技術領域,開源生態發展階段差異較大,各自優勢明顯。
其中,操作系統領域具備先發優勢,開源影響力較強。云計算領域通過開源逐漸挖掘出豐富的產業場景,助推產業蓬勃發展。大數據領域不斷推陳出新,開源助力大數據技術持續發展,解決熱點領域問題。人工智能領域,開源有效提升大模型的技術創新能力,同時保護數據隱私和安全,奠定新一輪內容生產力革命的基礎。前端技術領域,開源助力突破瓶頸,顛覆產品形態,在跨平臺融合技術、音視頻技術以及前端整體工程效率提升技術等領域都占有一席之地。
圖4全球主要技術領域開源生態成熟度雷達圖
三是區域方面,開源熱點地區發展成熟,積極推進開源建設。目前,美歐仍是開源主導力量,引領開源生態高速增長。其中,美國開源項目全球占比超四成,是開源軟件項目主要供應大國。同時,全球新興經濟體國家紛紛投入開源生態建設,印度已超過中國成為全球開源貢獻者排名第二的國家。
四是社會方面,開源生態邊界拓寬,數字時代公共價值凸顯。開源模式助推數字公共產品成為數字時代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各國紛紛出臺相關政策以在未來競爭中搶占先機。
三、開源風險問題不可忽視,開源治理體系亟需優化
盡管開源有力激發了科技創新突破,構建了產業發展新格局,但開源安全、供應鏈、合規等風險在行業應用過程中日益加劇。
栗蔚指出,目前開源風險狀況未見明顯改善,仍需各行業高度重視;同時企業開源治理能力相對薄弱,亟需戰略性規劃和制度指導。
一方面,開源安全漏洞風險日益加劇,部分行業高風險漏洞修復緊迫性凸顯;開源許可證風險問題顯著,亟需提升開源使用者版權意識;軟件供應關系日趨復雜多元,開源供應網絡風險問題不斷升級。
另一方面,企業開源治理進入高速發展期,諸多領域仍待完善,例如:企業缺乏開源治理戰略性規劃和制度指導,內部存量軟件管控力度不足;開源軟件評估模式尚待完善,開源治理顆粒度仍需細化;企業開源合規管理能力相對薄弱,第三方軟件管理有待規范等。
此外,栗蔚也表示,數字公共產品的發展和使用面臨多方面風險挑戰,如:隱私和數據安全風險、數據質量和準確性風險、數字鴻溝風險、法律和道德風險、技術依賴和可持續性風險、社會影響和權力關系風險,因此數字公共產品的風險治理需要多方參與和合作。通過多角度綜合治理,能夠推動數字公共產品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利益最大化。
四、未來全球開源生態呈四大趨勢,我國應建立成熟的開源生態體系
栗蔚表示,開源為全球數字經濟高速發展注入無限活力,總體來說,未來全球開源生態將呈現四個方面的發展趨勢:一是開源項目的繁榮發展將遵循技術螺旋發展的本質脈絡;二是新技術應用將擴充軟件開發方式,進而提升開源協作效率;三是行業開源將從開源軟件應用到開源模式應用;四是開源治理落地將經歷長周期發展,開源風險在集中暴露之后趨于平穩。
放眼全球,立足本土,栗蔚也對我國開源發展提出了相應建議。栗蔚指出,我國應建立成熟的開源生態體系,兼顧發展與安全需求:
項目運營方面,我國應通過大力發展多樣化社區運營組織形式繁榮開源生態;基礎設施方面,我國應不斷提升基礎設施生態影響力及安全保障能力,優化開源生態發展環境;人才培養方面,我國應完善人才培育與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支撐開源生態建設;行業應用方面,我國應以軟件開源帶動行業開源,形成全社會開源產業,提升開源生態價值;風險治理方面,我國應加快以開源安全標準帶動開源治理體系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