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個 IPv6 的基礎知識
1. 地址長度與空間
IPv6地址長度為128位,相比IPv4的32位,其地址空間極為龐大。理論上,IPv6的地址數量約為3.4×103?個,能夠滿足未來大量設備接入互聯網的需求,包括物聯網設備等。
2. 表示方法
采用冒號十六進制表示法。為了簡化表示,高位0可省略;而對于連續的0組可以用雙冒號(::)來代替,但在一個地址中雙冒號只能使用一次,如下:
- 地址:2001:0db8:3c4d:0015:0000:0000:abcd:ef12
- 簡化:2001:db8:3c4d:15::abcd:ef12
3. 地址類型 單播地址
- 全球單播地址:地址范圍2000::/3(即2、3開頭的IPv6地址),用于在全球互聯網范圍內唯一標識一個網絡接口,就像IPv4中的公網IP,使設備能夠在全球范圍內通信。
- 鏈路本地單播地址:范圍僅限于本地鏈路,通常以fe80::/10開頭,用于在同一鏈路(如局域網網段)內設備之間的通信。
- 組播地址:ff 開頭,用于將數據包發送給一組特定的節點。例如,ff02::1代表鏈路本地所有節點多播地址,用于向同一鏈路的所有節點發送消息。
- 任播地址:分配給多個網絡接口,數據包發送到任播地址時,會被路由到距離發送者最近(按照路由協議度量)的一個接口,在內容分發網絡中有重要應用。
4. 子網劃分
通過前綴長度來劃分子網,與IPv4使用子網掩碼不同。例如,一個/64前綴的IPv6子網,表示前64位是網絡前綴,后64位用于主機標識。
5. 特殊地址
未指定地址—0:0:0:0:0:0:0:0 = ::/128,可作為源地址使用,路由器不轉發
Loopback 地址—0:0:0:0:0:0:0:1 = ::1/128,該地址與IPv4中的127.0.0.1類似
6. 自動配置機制 無狀態自動配置(SLAAC)
主機通過接收路由器發送的路由器通告(RA)消息自動獲取IPv6地址。RA消息包含網絡前綴等信息,主機結合自身接口標識符(常基于MAC地址生成)來生成地址。
7. 自動配置機制 有狀態自動配置(DHCPv6)
需要借助DHCPv6服務器來分配IPv6地址,類似于IPv4中的DHCP服務器分配IP地址的方式,同樣也是四次交互—Solicit、Advertise、Request、Reply。
8. 安全性 IPsec集成
IPv6內置對IPsec的支持,這是IPv4所沒有的優勢。IPsec提供認證、完整性檢查和加密功能,保障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
9. 包頭結構 基本包頭
IPv6基本包頭固定為40字節,相比IPv4包頭結構更簡單。包含版本(固定為6)、流量類別、流標簽等字段,這種簡化有助于減少路由器處理數據包時的開銷。
10. 包頭結構/擴展包頭
除基本包頭外,IPv6可以有擴展包頭,用于提供額外的功能,如路由、分片等。擴展包頭的使用使IPv6在功能擴展上更加靈活。
11. 鄰居發現協議(NDP)
用于發現鄰居節點的鏈路層地址(如MAC地址),并檢查鄰居節點的可達性。它取代了IPv4中的ARP協議,還能實現地址自動配置等功能。
12. 過渡技術
- 雙棧技術:設備同時運行IPv4和IPv6協議棧,這樣的設備既可以與IPv4網絡通信,也可以與IPv6網絡通信,是實現從IPv4向IPv6過渡的一種簡單方法。
- 隧道技術:把IPv6數據包封裝在IPv4數據包中進行傳輸,使IPv6數據包能夠在IPv4網絡中傳輸,例如6to4隧道技術,用于連接IPv6孤島。
- 協議轉換技術(NAT/PT):實現IPv4和IPv6協議之間的轉換,允許IPv4和IPv6設備之間進行通信,但這種技術可能會帶來一些性能和兼容性問題。
13. 應用場景 物聯網(IoT)
IPv6的海量地址空間使其成為物聯網的理想選擇。可以為每個物聯網設備分配獨立的IP地址,便于設備的管理和通信。
14. 應用場景 數據中心
在數據中心中,IPv6可以提供更高效的網絡架構和更好的擴展性,有助于應對不斷增長的數據流量和設備數量。
15. 管理與配置工具
存在專門的IPv6管理和配置工具,如用于配置路由器的命令行工具,以及用于網絡監測和管理的軟件,幫助網絡管理員更好地管理IPv6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