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探訪: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生態重構
原創2025年,人工智能領域迎來歷史性拐點。DeepSeek憑借MoE架構與多階段漸進式訓練框架,將千億級模型訓練效率提升40%以上,其推理成本僅為同性能閉源模型的1/5,推動大模型技術從實驗室快速滲透至金融、醫療、教育等垂直領域。與此同時,具身智能突破“感知-行動”閉環,天工、宇樹等企業研發的智能機械臂與四足機器狗已在制造業質檢、醫療急救等場景實現自主決策與精準操作,標志著AI從虛擬交互向物理世界深度延伸。
2025年2月28日,第三屆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作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風向標,本屆大會以“好用、易用、愿用——以突破性創新加速推動AI賦能千行百業”為主題,匯聚了5000余名政產學研界代表,共同探討人工智能作為科技創新核心驅動力的實踐路徑與未來圖景。
技術突破與范式遷移:具身智能引領產業新浪潮
當前,人工智能已從技術探索的“蓄力期”邁入規模化落地的“爆發期”。
據大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1.2萬億元,北京作為全國人工智能創新高地,集聚了全國近40%的核心算法企業、30%的智能芯片研發機構,以及25%的行業大模型研發團隊。在此背景下,本屆大會既是對過去三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建設的全面總結,更是對“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產業變革方向的深度預判。
在大會展區,具身智能機器人成為最受矚目的焦點。天工、宇樹等企業展示了能夠自主導航、精準抓取物品的智能機械臂,以及具備復雜環境適應能力的四足機器狗。這些設備不僅完成了倒立、跳躍等高難度動作,更在醫療急救模擬場景中實現了多模態感知與實時決策。
華為公司副總裁、計算產品線總裁張熙偉在開幕式主題演講中指出,在北京各界的支持下,北京昇騰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從“建好”走向“用好”,昇騰AI廣泛服務于北京國計民生行業,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欣欣向榮。當前階段,AI大模型從技術摸高走向“技術摸高+工程創新”并行 ,將加速行業智能化走深向實。昇騰深耕AI基礎軟硬件,面向新態勢,基礎軟硬件架構持續升級,CANN、昇思、MindIE等軟件能力深度開放,提升易用性且兼容業界主流生態。大模型訓練方面,從預訓練到后訓練,通過計算節點和系統工程創新,使能客戶敏捷高效開發大模型;推理方面,通過打造開放、易用、領先的推理系統,提升企業AI落地靈活性與經濟性。
張熙偉表示,為加速AI應用于千行萬業,昇騰AI也與生態伙伴聯合打造一體化AI解決方案 ,使能客戶開箱即用。目前,已有40+伙伴基于昇騰發布DeepSeek一體機方案,落地多個行業場景。在北京,昇騰AI將持續夯實算力基礎設施;攜手生態伙伴打造北京AI產業生態;支撐北京2024-2025“人工智能+”行動計劃,加速行業智能化;從智能基座延伸至計算卓越孵化中心,共建AI產業人才體系,全面助力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
會上,模型調優工場正式發布。門頭溝區以敏銳眼光抓住機遇,將建設京西智谷模型調優工場為突破口,全方位布局算力、數據、大模型、應用場景、人工智能專業人才、算法登記服務中心、數據資產交易中心等七大要素,打造“創業人才聚合、服務產業創新、前沿技術支撐”三大平臺,既為大模型發展提供保障、注入活力、完善生態,又攻克基礎與垂類大模型開發應用的“最后一公里”難題,通過深度融合大模型技術與行業場景,精準賦能千行百業,助力各行業提升效率、優化服務、創新模式,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產業融合圖譜:從“單點突破”到“生態共建”
在本次大會現場,正式發布的《2025人工智能產業融合白皮書》,揭示了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三大趨勢。
一是制造智能化:AI質檢系統在汽車制造領域將缺陷識別準確率提升至99.7%,工藝優化周期縮短80%;
二是醫療普惠化:AI輔助診斷系統已覆蓋全國2000余家基層醫療機構,肺結節篩查效率提升40倍;
三是服務人性化:基于情感計算的智能客服在銀行場景中客戶滿意度提升35%,投訴率下降62%。
活動現場,北京市政府與華為、百度等企業簽署了12項戰略合作協議,涉及智能網聯汽車、智慧城市大腦、數字政務等多個領域,預計帶動產業鏈上下游投資超500億元。
面對技術狂飆帶來的倫理挑戰,本次大會還設置了“人工智能治理與法律規范”分論壇。與會專家提出“對齊工程”概念,強調需建立“人類價值觀-算法規則-產業標準”三層對齊體系,特別是在自動駕駛、內容生成等領域完善責任認定機制。北京市科委同步發布了《人工智能倫理治理指南》,提出建立算法備案、數據溯源、風險熔斷三大制度,為行業劃定創新邊界。
未來展望:從“技術賦能”到“文明重塑”
當技術突破與產業需求形成共振,當創新活力與治理智慧達成平衡,人工智能作為科技創新的核心驅動力。站在2025年的節點回望,人工智能已不僅僅是工具層面的革新,更催生了新的文明形態。第三屆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正式進入“價值兌現期”。,
對于北京而言,其目標已從“打造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升級為“建設全球智能文明策源地”,通過“技術突破-產業融合-制度創新”的三螺旋模型,為人類智能社會提供中國方案,不僅為北京注入新的發展動能,更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貢獻了東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