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爭議的十大編程觀點
每名程序員對“編程”都有不同的理解,當然,有些觀點有可能被大多數人認可,而有些觀點卻并不被人認同,文章列舉了“十個最爭議的編程觀點”,也許其中的某個思想也會讓你茅塞頓開。
51CTO推薦閱讀:技術總監談好的程序員如何寫代碼
一、最佳實踐?不如多用用你的大腦
唯一的“最佳實踐”并不是使用各種各樣被前人總結過的各種設計方法、模式,框架,那些著名的方法、模式、框架只代碼贊同他們的人多,并不代表他們適合你,你應該更多的去使用你的大腦,獨立地思考那些方法、模式、框架出現的原因和其背后的想法和思想,那才是“最佳實踐”。事實上來說,那些所謂的“最佳實踐”只不過是限制那些糟糕的程序員們的破壞力。
二、學會享受編程帶來的快樂
如果你對編程沒有感到一種快樂,沒有在你空閑的時候去以一種的輕松的方式去生活,無論是編程,還是運動,還是去旅游,只要你在沒有從中感到輕松和愉快,那么你只不過是在應付它們。而你無時無刻不扎在程序堆中,這樣下來,就算是你是一個非常聰明,非常有才華的人,你也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編程員,要么只會平平凡凡,要么只會整天扎在技術中成為書呆子。當然,這個觀點是有爭議,熱情和能力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不過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其正面的觀點。
三、糟糕的注釋毫無意義
注釋應該是注釋Why,而不是How和What,就像《程序員的十大技術煩惱》中所說,代碼告訴你How,而注釋應該告訴你Why。但大多數的程序并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注釋,那些注釋其實和Code是重復的,毫無意義。
四、XML被高估了
XML可能被高估了。XML對于Web上的應用是不錯的,但是我們把其用到了各種地方,好像沒有XML,我們都不會編程了。
五、不是所有的程序員都一樣
這是那些“初級”經理或是流程愛犯的錯,他們總是認為,DeveloperA == DeveloperB,只要他們的Title一樣,他們以為他們的能力、工作速度、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的技能等等都是一樣的。而且在某些時候,就算是最差的程序員,因為Title,他們也會認為其比別人強十倍,這就是很表面的愚蠢的管理。
六、“Google”會害死你
不可否認,查找知識是一種能力。但Google只會給你知識,并不會教給你技能。那里只有“魚”,沒有“漁”,過度的使用Google,只會讓你越來越離不開他,你越來越需要要它立馬告訴你答案,而你越來越不會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探索,去專研。如果KFC快餐是垃圾食品,對我們的身體沒有好處,那么使用Google也一種快餐文化,對我們的智力發展大大的沒有好處。因為我們過度地關注了答案,而不是尋找答案的技術和過程。
七、只懂一種語言的程序員不是好程序員
如果你只懂一種語言,準確的說,如果你只懂一類語類,如:Java和C#,PHP和Perl,那么,你將會被局限起來,只有了解了各種各樣的語言,了解了不同語言的不同方法 ,你才會有比較,只有了比較,你才會明白各種語言的長處和短處,才會讓你有更為成熟的觀點,而且不整天和別的程序員在網上斗嘴爭論:是Windows好還是Unix好,是C好還是C++好,有這點工夫能干好多事了。世界因為不同而精彩,只知道事物的一面是有害的。
八、不要保守,學著嘗試新東西
你的工作不是保守,那種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的想法,是相當短淺的。因為,在計算機世界里,你掌握的老技術越多,你就越沒用,因為技術更新的太快。你對工作越保守,這個工作就越來越離不開你,你就越不越不能抽身去學新的東西,你也就越來越OUT了。記住:如果你是不可替代的,那么你就很難再去成長。
九、“設計模式”弊大于利
很多程序員把設計模式奉為天神,他們過度的追求設計模式,以至都都忘了需求是什么,結果整個系統設計被設計模式搞得亂七八糟,我們叫這種編程為“設計模式驅動編程”,正如第一點所說,如果你不懂得用自己的大腦思考的話,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話,那么你不但得不到其好處,反而受其所累。
十、單元測試不會幫助你寫出更好的代碼
其實,單元測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你不會因為一個改動而引入Bug,但這并不會讓你能寫出更好的代碼。這只會讓你寫出不會出錯的代碼。同第一點,這樣的方法,只不過是防止糟糕的程序員,而并不是讓程序員或代碼質量更有長進。反而,程序員通常會借用“單元測試”來為自己代碼做辯解,而此時,單元測試報告成了一種托辭。
【編輯推薦】
原文作者:陳皓
原文鏈接:http://blog.csdn.net/haoel/archive/2010/07/21/575210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