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技術發展中的三塊絆腳石
隨著互聯網安全的意識逐漸深入人心,傳統的防火墻技術在對于網絡入侵的已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已經不僅滿足于防火墻的保護,其后IDS的出現可以彌補防火墻的不足,為網絡提供實時的監控,并且在發現入侵的初期采取相應的防護手段。但是,人們也逐漸意識到IDS所面臨的問題。IDS是以被動的方式工作,只能檢測攻擊,而不能做到真正實時地阻止攻擊。于是誕生了IPS技術,我們稱之為入侵防御系統填補了這一項空白。
IPS技術的出現可謂是企業網絡安全的革命性創新。然而創新意味著對困難的克服,IPS技術必須克服三大障礙。
旁路變串接的障礙
改進IDS旁路工作方式,使得IPS不僅能旁路工作,還能串接在網絡中工作,對攻擊的防御由被動防御變成主動防御。
串接在網絡上后,IPS技術的一些痼疾就展現出來了。
第一個是漏報誤報率問題。IDS因為檢測手法比較單純,漏報誤報一直是IDS產品的弱點,人們甚至因此對IDS的實用性產生了懷疑。IDS因為是被動防御,產生誤報后只要沒有聯動措施,都不會影響網絡的正常工作。而IPS技術是串接在網絡中的主動防御,產生誤報后將直接影響網絡的正常工作。這樣安全產品就變成網絡的故障點了。
舉例來說,機場在安檢處檢查旅客時,不能僅憑旅客是否鬼鬼祟祟,冒似恐怖分子就把他抓起來,如果抓錯人會直接影響機場的正常工作秩序,必須有搜身,驗指紋等新的技術,保證抓獲的是真正的恐怖分子。
第二個是性能問題。IDS因為是旁路工作,對實時性要求不高,而IPS技術串接在網絡上,要求必須像網絡設備一樣對數據包做快速轉發。因此,IPS技術需要在不影響檢測效率的基礎上做到高性能的轉發。
舉例來說,安檢是要對每個旅客檢查的項目多了,但不能因此耽誤飛機的起飛時間。這就對檢查時間提出了高要求,必須能快速檢查完更多的項目。
功能延伸的障礙
IPS技術必須大大擴展安全功能,在網絡蠕蟲的預防、BT下載的限制、垃圾郵件的防范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這些工作對傳統的IDS技術來說力不從心,就像以前的機場安“911”的劫機犯混過安檢一樣,現在的機場安檢必須能檢查出來這種恐怖分子。
擴大規則庫的障礙
隨著網絡蠕蟲等自動攻擊的泛濫,一種漏洞會被多種病毒所利用。因此在規則庫中光檢測到一種漏洞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用戶需要看到哪種蠕蟲或后門木馬。
這就需要廠商在規則庫的更新和維護上投入更多的資源,不光是跟蹤官方公布的漏洞和最常見的攻擊程序等,還要對網絡上流傳的種種病毒、木馬等程序做分析。規則庫的條數要達到幾萬條以上,更新速度要達到每天更新,現有的IDS規則更新體系已經滿足不了IPS技術要求。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