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葬身?為私有云找一個家
原創私有云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但是,它在IT領域中的“歸宿”在哪里呢?
無論你喜歡也罷,不喜歡也罷,私有云都是當前的技術熱點。這是VMworld 2010大會上的一致口吻——實際上,它幾乎是唯一的談話主題。但是有一點很明顯:雖然很多企業都對這個概念很著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相信它能給企業帶來好處。私有云適合應用在IT領域的哪個方面,這個問題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簡單。
首先,讓我們退一步,來仔細看看到底什么是“私有云”。正如我在其他關于云方面的文章(關于這些文章,可以參考如下頁面:http://www.infoworld.com/d/data-explosion/confessions-cloud-skeptic-724)中探討的那樣,很多云背后的技術都不是什么新技術。對于私有云來說,情況也是如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私有云只是很多大型已經在做的事情的重新定位而已——盡管如此,它們還是有一點區別的。
私有云把虛擬化和管理軟件框架(實現了自動化的,“自助式”的資源分配和計費)背后的物理服務器管理結合在了一起。由于在異構環境中配置它們很復雜,所以它們只限于高端應用,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些功能都并不是什么新東西。
私有云與眾不同的地方是:私有云致力于模擬公有的,多個用戶的云的功能,而不是簡單地讓私有的服務器資源的管理自動化。這個區別并不明顯,但是這個區別是十分重要的。
今天,通過某些高端的系統來實現獨立的資源分配和計費,可以提高IT的效率,同時可以更準確地反映出IT服務的成本。那些作為私有的一部分而推出的服務讓IT組織變成了云服務的提供者——它們甚至可以在資源消費者和實際的服務器資源,存儲資源和網絡資源之間建立更高層次的抽象。
我個人認為,這很了不起。它可以讓支撐業務的各種應用程序和基礎設施之間進一步解耦。我過去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只是為了滿足個別的應用程序的需要,往往需要在不常用的基礎設施上進行投資——如果這些資金投入到其他地方,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如果把一切資源都放到對外“不透明”的云中,然后按使用量來計費,可以很巧妙地避免上面提到的那種不平衡的投資——這可以讓IT把資金放在必需的基礎設施上。
在大型的企業中,實施私有云的好處是不可否認的。在很多大型的企業中,IT部門一直努力想要走在業務部門的需求的前面。如果它們做不到的話,業務部門就會通過它們自己的IT能力“擅自行事”,并且購買它們自己的服務器和存儲設備。
這必然會導致資金的浪費和運營效率低下,同時還會帶來數據管理和保護策略分散化方面的風險。通過把它們自己轉變成那些業務部門的云服務提供者,這些IT組織可以處于領先地位,給用戶提供按需分配的服務。隨著混合云計算技術的日漸成熟,私有云技術可以讓IT來決定如何利用公有云,而不是讓各個業務部門自己來決定。
在小型的企業中,建立私有云的好處并不是很明顯。在小型的企業中,IT部門服務的對象是它們自己,而不是大型的,精通IT的業務部門。在這些企業中,并不適合部署一個私有云。自助式的服務和內部的安全性并不能給這樣的企業帶來任何的好處——正確地構建的虛擬化基礎設施并不會泄露它們的機密。私有云并不會加快解決方案的交付,只會給IT管理和監控帶來新的復雜性——準確來說,這并不是前進。
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型企業和小型企業之間的這個區別將會逐漸地消失。就像十年以前,大規模的服務器虛擬化的早期采用者都是一些大型的企業一樣,今天,私有云技術的早期采用者也將會是同樣規模的大型企業。今天,一些最小型的企業通常使用更加成熟的虛擬化技術來管理3到4個服務器,而私有云的早期采用者往往要管理數以千計的服務器。
這些情況導致小型的企業無法使用私有云的管理解決方案,隨著這些解決方案的日漸成熟,它們也會把它們的工作方式融入到虛擬化和存儲解決方案中,并且***會成為IT的事實標準。如果你沒有馬上看到建立一個私有云的價值,不用著急——無論你現在是否采用它,它***都會出現在你的身邊。
原文名:Finding a home for the private cloud 作者:Matt Prigge
【本文乃51CTO精選譯文,轉載請務必標明作者和出處!】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