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解密創始人:黑客羅賓漢
1971年,參與研究越戰報告的專家丹尼爾·艾斯伯格將一批“越戰最高機密文件”交給《紐約時報》曝光震驚全世界。這一泄密事件最終導致美國停止越戰以及尼克松總統的蒙羞辭職。
2010年7月25日,“維基解密”公布9萬份美國軍方關于阿富汗戰爭的秘密文件,再次轟動世界。這次泄密事件會不會成為阿富汗戰爭的轉折點?“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由此成為世界關注的“危險焦點”。
童年在不停搬家中度過
阿桑奇于1971年出生在澳大利亞北部的湯什維爾市。但更確切地說,他出生在一個不斷搬遷的混亂家境當中。滿周歲后不久,他的母親(本文中化名克萊爾)與一位戲劇導演結婚,他們經常搬家。阿桑奇8歲時,克萊爾離開了她的丈夫,開始和一位音樂家交往,并和他生下了一個男孩。據她說,那位音樂家后來變得十分暴虐,于是他們就分開了。隨后,阿桑奇同母異父弟弟的撫養權之爭爆發了。于是阿桑奇從11歲到16歲期間,就跟著母親東躲西藏。到阿桑奇14歲的時候,這家人已經搬家37次;這使得他無法接受到連貫的教育。
逃亡中,克萊爾曾在一家電子產品商店的對面租了間房子。阿桑奇常到那家店里的一臺“科莫多爾64”型電腦上編程。后來克萊爾搬到一個更便宜的地方,省下錢來為他買下了那臺電腦。阿桑奇很快就學會了如何破解常用的應用程序,并且在程序中發現了開發人員當初留下的隱藏信息。
成為超級黑客被政府判罪
16歲時,阿桑奇得到一個調制解調器,從此他的計算機被轉化成一個門戶。當時是1987年,互聯網站還不存在。但計算機網絡和電信系統已經有了充分聯接,形成了一個隱秘的電子領域,正好可以供好奇而技術精湛的青少年肆意馳騁。阿桑奇自稱“門達克斯”,這個名字來自古羅馬詩人賀拉斯所說的“高尚的偽裝”。他逐漸有了一定聲譽,被稱為“能闖進最安全網絡的高級程序員”。阿桑奇同兩名黑客組成了一個名叫“跨國顛覆”的小組,他們曾闖入歐洲和北美的計算機系統,包括屬于國防部和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網絡。
澳大利亞聯邦警察對這一小組人展開了調查,阿桑奇被控31項與黑客有關的犯罪行為。政府花了三年多的時間,才把阿桑奇和其他“跨國顛覆”分子的案件提交給法庭。阿桑奇深信,只是“參觀一下”的黑客行為屬于沒有受害者的犯罪,他打算反擊針對自己的指控。但小組其他成員卻決定與政府合作。最終,他對25項指控認罪,其他6項指控被撤銷。阿桑奇受到的惟一懲罰,是支付給澳大利亞政府一小筆賠償金。
思想蛻變催生“維基解密”
此后,阿桑奇做著好幾份工作,他甚至當計算機安全顧問來掙錢。還進入墨爾本大學學習物理。他原以為試圖解開宇宙的秘密規律,會給自己帶來智力刺激和黑客沖動。但事實并非如此。
他逐漸意識到,人類最關鍵的斗爭是個體與機構之爭。阿桑奇認為,當一個政權內部的溝通線路被破壞,那些陰謀家之間的信息交流便注定會縮小,而當這種交流趨近于零的時候,陰謀就會瓦解。泄密是信息戰的一個工具。
這些想法不久便催生出了“維基解密”網站。2006年期間,阿桑奇把自己關在大學附近的一所房子里開始了工作。他在廚房里放了一張床,以提供食宿作為交換,邀請經過校園的背包客們幫忙建網站。
按目前的運作方式,該網站主要設在瑞典一家名為PRQ.se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空間上,這家提供商能夠承受法律部門的壓力和網絡攻擊,并堅決保護其客戶的匿名性。阿桑奇說,提交的資料會首先被送到PRQ上面的網站,然后被傳到比利時的“維基解密”服務器,然后再傳到“另一個在法律方面比較友善的國家”,在那里它們將從“終端機”上被刪除,并儲存到其他地方。這些機器由一些極端保密的工程師們在維護著,這些人是“維基解密”的資深骨干。即使阿桑奇和其他“維基解密”的公開成員也“無法接觸到系統中的某些部分,這既是保護他們,也是保護我們的一項措施”。這整條渠道以及通過它所傳輸的資料都是加密的。此外,“維基解密”的計算機每時每刻都在這些通道上傳送著數十萬份假文檔,來掩護那些真正的文陣。
“維基解密”解了哪些密
隨著“維基解密”披露了9萬多份美軍機密文件,“維基解密”網站也成為眾人關注的對象。為此,媒體梳理了“維基解密”近幾年來所泄露的幾大“不能說的秘密”。
1、美軍襲擊伊平民視頻
“維基解密”網頁上的一段視頻錄像顯示,駐伊拉克美軍士兵在直升機上朝地面上的人群開火,結果造成包括2名英國路透社記者在內的18人死亡。
2、關塔那摩監獄手冊
2007年,“維基解密”公布了一份美國國防部下發給士兵的《關塔那摩監獄管理指導手冊》。該手冊內容顯示,監獄管理士兵有權阻止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探視囚犯。如果被關押人員表現良好或是積極與軍方配合,還可獲得“特別獎勵”——一卷手紙。
3、氣候學家擅自改數據
去年,超過1000封英格蘭東安格利亞大學氣候研究所的郵件內容被公布在“維基解密”網站上。郵件內容顯示,氣候學家擅自更改對自己研究不利的氣候數據,以證明全球氣候變暖主要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
4、佩林私人郵件
在2008年美國總統競選期間,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的競選搭檔佩林和家人的大量私人照片以及一些郵件內容被“維基解密”網站公布在網上,引發民眾熱議。
5、50萬條“9·11”短信
去年11月,“維基解密”網站曝光了超過50萬條“9·11”事件發生當天美國民眾通過手機發送的短消息內容,其中包括美國聯邦政府以及地方官員的短信。
解密實錄——“美軍襲擊伊平民視頻”轟動全球
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市格里提斯加塔街上,有一幢白色的百年老屋。今年3月30日上午,阿桑奇租下這所房子。等主人一離開,他便迅速拉上了窗簾,在四面白墻、沒什么裝飾的起居室里,架起了六臺電腦。大家按照阿桑奇的指揮,晝夜不停地開始工作。他們的目標是“B項目”,這是阿桑奇起的代號,指的是于2007年在伊拉克拍攝的一段38分鐘視頻,記錄了美國士兵殺死至少18個人的場面,其中包括2名路透社記者。當時這是一個被嚴格保守的軍事秘密。阿桑奇希望將其發表之后,能引發對伊拉克和阿富汗沖突的全球辯論。他計劃在4月5日,到位于華盛頓的全國新聞俱樂部向一群記者推出這段錄像。
為了做到這一點,他需要與“維基解密”組織的其他成員分析原始視頻,并把它編輯成一個較短的影片,還要建好一個獨立的網站來發布它,然后發動一波媒體造勢,并整理好與錄像配套的文件。所有這一切都要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完成。
阿桑奇坐在“地堡”里的一個小木桌前,看上去已經精疲力竭。他彎著瘦高的身子俯在兩臺電腦前。其中一臺在上網,另一臺則沒有連上互聯網,因為它里面滿是機密的軍事文件。作為一個網絡安全分析師,他對計算機的脆弱性十分在意,并經常采取預防措施,以防止被監聽。
阿桑奇的對面坐著羅普宮格里普,一位荷蘭的激進分子、黑客兼商人。宮格里普成為B項目非正式的經理和財務主管,向“維基解密”投入了約一萬歐元的資助。
下午3點左右,一位名為貝吉妲約斯多蒂爾的冰島國會議員走了進來,按計劃將會有更多的冰島激進分子到達這里,還有大約同樣數目的來自其他國家的“維基解密”志愿者們也參與了進來。
晚上6點鐘,阿桑奇從桌邊的位置上站了起來。他手里拿著一個裝著B項目的硬盤。那段由阿帕奇直升機上攝像機所拍攝的視頻,記錄了士兵們在增兵計劃開始后不久,在巴格達東部執行的一次任務。粗糙的黑白畫面顯示,來自第八騎兵團的阿帕奇機組人員和另一架直升機相伴盤旋在巴格達上空。在一個廣角畫面里,建筑物和棕櫚樹以及被遺棄的街道混雜在一起。現場傳出一段段短促的靜電噪音,無線電嘀嗒聲,以及興致勃勃的戰場聯絡。這段錄像大致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令人毛骨悚然,士兵們之間的對話遠遠超出了日常語言的界限:“放開了干,一旦你瞄上了他們,只管打他們個屁滾尿流。”阿帕奇的機組成員飛到了大約12名男人的上方,那些人從與美軍大約一條街之隔的街道上漫步而來。機組報告說其中五六名男子裝備有AK-47突擊步槍。當阿帕奇進入攻擊位置時,機組人員看到了混在那些人里面的路透社記者,把記者所帶的長焦鏡頭照相機誤認為是火箭筒。阿帕奇直升機對這群人開火25秒鐘,幾乎所有的人都當場斃命。
第二部分緊接著前面這段。直升機仍在屠殺現場的上空盤旋,一個受傷的幸存者在地上掙扎,明顯手無寸鐵。突然,一輛面包車開進視野,三名空手的男子下來去搭救受傷的那個人。阿帕奇開火了,打死了那三名男子和他們試圖搶救的那個傷員,并打傷了坐在車中前排座位上的兩名幼童。
在第三部分里,直升機機組人員通過無線電向指揮官報告說,至少有6名武裝分子已經進入了一座尚未完工的樓中。“我們可以給它來上一顆導彈,”阿帕奇里的一位士兵建議道。這個請求很快被批準了。不久后,兩名不帶武器的人進入此樓。雖然士兵們見到了他們,但還是發起了攻擊。3枚地獄火導彈摧毀了樓房,路人也被廢墟的煙塵所吞沒。
那段視頻的原始形式就像是一個拼圖,是沒有上下文的一個個證據片段。阿桑奇想與在襲擊中喪生的伊拉克人的家屬取得聯系,并順便收集更多的信息。
4月3日深夜,就在所有工作都必須完成之前不久,去了巴格達的記者給阿桑奇發來電子郵件:他們找到了那兩名當年坐在車里的孩子;記者還找到了被地獄火導彈炸毀的那座樓的主人——一位退休的英語老師,他的妻子和女兒還有5名居民死于那次襲擊之中。
4月4日早上10點半,宮格里普拉開窗簾,“地堡”里一下子充滿了陽光。收尾的工作正在進行當中。阿桑奇筆直地坐在電腦前,不停地敲著鍵盤清理文件,以確保它們不包含可以被用來追查出出處的數碼蹤跡。宮格里普則在跟房主結賬。盤子被洗干凈。家具被放回原位。所有人擠進一輛小車,轉眼之間,那所老房子便恢復了空寂。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