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機器人的崛起 四年智能手機平臺一覽
誰都不曾想 4 年前 Symbian 獨孤求敗的時候,只存活了 13 年就壽終正寢了。
誰都不曾想 4 年前 iOS 呱呱墜地的時候,四年能賣出 2.2 億部設備,助力蘋果成為市值***公司。
誰都不曾想 4 年前 Android 還在實驗室的時候,今天會占據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半壁江山。
還有,一代“PDA 王子”Palm 賣給 HP 了,Windows Mobile 改名叫 Windows Phone 了,Blackberry OS 成末代貴族了……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很慶幸我們身處這個偉大的時代,可以批評 Symbian 的僵化,可以仰望 iOS 的魔力;可以嘆息 Blackberry OS 固執,可以親歷 Android 的崛起。如果說“存在即合理”,那么那些已然不存在的,也有合理之處。“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話雖糙,理卻真。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一見鐘情都有原因,何況智能手機系統這個技術含量高的事物。
就智能手機系統平臺而言,四年時間其實不短,但起伏漲跌實在太大。我們來看智能手機系統平臺的風云變幻(沒錯,就是這個詞)。
圖一:智能手機系統市場份額變化
- 橫軸表示時間年表,只看一種顏色,即為某個平臺4年來的變遷
- 豎軸表示市場份額,總和是100%
最頂端是 Android 的市場份額變化,橫向來年,小機器人絕對是“暴發戶”,從無到有,量子級發展速度。機器人的成功,有各方面的原因,可以總括為一句話:它做了一些別人沒做到的事情,于是成功了。兩個層面:app 浪潮下,它的用戶界面好于 Symbian,它的應用軟件多于技術狂們的 Palm 和 Blackberry;價格,它低于高高在上的 iPhone。退一步講,假如 Android 沒落了,它的取代者也只是做了 Android “沒有做到的事”,現在 Android “沒做到的事”包括***的用戶體驗、應用開發的統一性、軟件市場的規范性、專利的完整性等等——好吧,我是在說 iPhone,但 iPhone 沒有涉足中低端市場。
沒落的王者是塞班。上圖中,塞班的市場份額 2011 年開始大幅收縮,雖然仍有一定市場份額,但諾基亞已經宣判了它的死刑,這個趨勢圖過不了多久將不會再出現它。13 年前,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三菱和寶意昂(Psion)為了對抗微軟和 Palm,在倫敦共同投資成立了 Symbian。進入新千年后,索尼、三洋、富士通、西門子、索愛、LG、三星等廠商先后加入 Symbian。現在這些陌生的名字,隨著***三家廠商索愛、三星、諾基亞先后宣布放棄 Symbian,它們和 Symbian 一起進入了歷史的塵埃。
由于本文談論的是智能手機,所以上圖中 iOS 設備就是指 iPhone。iPhone 市場份額也有兩個小高潮,一是 2007 年 6 月 iPhone 剛推出時引爆的熱潮,二是 2008 年 6 月 iPhone 3G 推出時引發的熱潮,前者用時 74 天出貨量達到 100 萬部,后者僅僅用時 3 天就賣出了 100 萬臺!2008 年 三季度后,iPhone 的市場份額穩步上升,2011 年 Q2 已經達到了 18.5%。iPhone 市場份額上升緩慢,與它的高端路線有很大關系,畢竟并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 iPhone——當然,這是 Android 的機會。
上圖中要特別提到的是“其他”項和 Bada。
- 2007 年二季度的時候,除了 Symbian、Windows Mobile、Blackberry OS 三大戶外,“其他”占比相當大,這個“其他”包含了摩托羅拉的 Linux 系統(如 A1210)、Palm OS 等,規模可觀;后來 MOTO 放棄 Linux 全身投入 Android,Palm 被 HP 收購,2011 年起“其他”系統基本在市場上消失,這也說明智能手機時代,白牌手機沒有生命力,必須要走品牌路線。
- 其次是三星的 Bada 系統,2009 年 12 月推出,2010 年 6 月***部 Bada 手機上市,一年多來已經在智能手機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上圖)。原編者把它列入,可見對其重視程度。三星這個企業,由代工轉向模仿再到創新(很熟悉不是?中國模式),說好聽了,是學習能力強,說不好聽了,是“偷”的功力強。之前模仿 iPhone、iPad,現在模仿 Android,前者已經被蘋果告了,后者 Google 仰人鼻息,還得依靠三星“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的身份來推廣 Android,沒法告。從 Galaxy S、Galaxy S II、Galaxy Tab 的成功來看,Bada 潛力無限。#p#
圖二:主要手機平臺市場份額變化
注意:這張圖的時間是 2008 年開始的,那年 6 月諾基亞收購了 Symbian,所以叫 Nokia Symbian。數據一目了然了,基本不用評述。
- Android 從無到有,從實驗室里的機器人變成了巨人(Bada 也是從無到有)
- Nokia Symbian 三年間市場份額縮水 31 個百分點
- iOS 市場份額從 2% 上升到 19%,注意 iPhone 只有一款產品,一年更新一次
- Windows Mobile/Phone 市場份額下降嚴重,且看埃洛普把諾基亞忽悠到 WP 陣營夠扭轉乾坤
- Blackberry OS 市場份額下降了 5 個百分點,其安全方面的優勢抓住了企業這根救命稻草(也只有這一根了) #p#
圖三:各手機平臺總出貨量
總體來看,智能手機市場發展非常迅速,四年前智能手機每季度出貨量只有 3000 萬部,2011 年 Q2 已經達到 1 億部以上。
Android 智能手機出貨量與市場份額提升是相對應的,2010 年是其爆發期,2011 年則再度達到新高點。其中三星、HTC、摩托羅拉三大 Android 廠商功不可沒。——中興和華為也是 Android 大戶,根據中興前天披露的半年業績,中興上半年賣出了 500 萬部智能手機,其中大部分是 Android 智能機,中興是位于蘋果、三星、諾基亞、LG 之后的全球第五大智能手機廠商;而華為在“自在分享”云手機發布會上只公布了華為終端銷售量(7200 萬臺),未公布手機和智能手機出貨量。
Android 仍在高速擴張。7 月 14 日 Google 財報會議公布的設備激活數是 55 萬臺/天,此前在 Google I/O 2011 者大會上發布的數據是“已有 1 億臺 Android 設備被激活”。相比之下,Symbian 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 1 億臺用了 5 年時間,iPhone 出貨量則還沒到 1 億部(2011 年 Q3 就可以完成了)。我把 Android 的成功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打江山,二是保江山。我對 Android 的持續發展能力提出質疑,主要是其在用戶界面、軟件市場、開發者方面的弊病。但即使是這樣的質疑,也必須承認在眾廠商的助推下,Android 奪位是毫無懸念的,就看能坐在王位上多久。
iPhone 在智能手機出貨量中占比較大,出貨量增長速度高于其市場份額的增長幅度,其主要原因是在整體智能手機市場的急驟擴容的情況下,iPhone 出貨 量同樣保持快速增長,這樣它的市場份額才不致于表現為下跌。
采用 Symbian 系統的諾基亞手機出貨量近期內仍將保持一定規模,原因是隨著 Symbian 戰略地位的下降,諾基亞開始通過降價來促銷塞班手機,以清理庫存和保持一定用戶規模。上個月傳出的消息,諾基亞對 N8、C7、E6 降價 15%,其他型號也有小幅下降。要知道,2007 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諾基亞憑借“做工過硬”的口碑,經常機器上市一兩年后降幅幅度都不會超過 100 元,硬氣得很!不過塞班機器的總體出貨量將是下降的,總體市場份額也是下降趨勢,尤其是智能手機市場進一步擴容后,其相對市場份額將更加收窄。
其他:黑莓手機出貨量在增長,其大背景是智能手機市場的快速發展。三星 Bada 手機出貨量也不少,目前它在市面上有五款機型,隨著通過 Galaxy 系列樹立的品牌效應,三星將來重點推廣裝載自己系統的手機是可以預見的。如果哪天我們發現它獲得成功,不要驚訝,它只是做了某些 Android 沒有做好的事情而已。Windows 手機能不能有大的突破,得看新盟友諾基亞給不給力,不過這得等到 2012 年了,今年下半年且看 Mango、Tango 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