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家銀行卡安全性評測
理財一周報數據研究部搜集數據及市場調查,以信用卡具有的特點及功能為基礎,找到其對安全性影響最大的標準項,以宏觀的角度,觀察整個信用卡市場行業的情況,橫向及縱向對比,希望給持卡人選擇更具備安全性的信用卡時,提供更為理性和數據化的建議。
評測范圍
選取在全國范圍內發行信用卡的國有銀行及股份制商業銀行,共十四家,城市商業銀行本次不在測評范圍內。
數據收集
理財一周報數據研究部以網上公布信息、電話銀行采訪的方式,搜集各家銀行的相關信用卡信息。數據調研時間為2011年11月1日至20日。
掛失科目考察的是掛失方法及掛失前失卡保障,持卡人丟失卡片后的24小時,為卡內資金安全最重要的時間段,在這段時間內,銀行是否可以有效進行掛失操作,是否可以對持卡人掛失前的資金進行嚴密監控。
交易方式來講,國外的信用卡普遍采用簽名方式,而持卡人一旦卡片丟失,任何人只需要憑借簽名就可以盜刷卡內資金。
網上消費交易安全更多來自于各家銀行的網銀功能,網銀功能的安全對信用卡的網上交易構成最主要的因素。
交易短信的設置,對于非持卡人盜刷現象,可以起到及時提醒的作用。盜刷后,盡快掛失可以避免持卡人資金遭受損失,因此交易短信提醒服務是考察銀行信用卡安全的重要指標。
其他項目考察是否IC卡、對境外消費是否設置安全措施及是否提供特色安全服務。
對于信用卡來講,追求絕對的安全性勢必在設計上有不便捷的方面,但是安全性最重要,關系到持卡人的資金安全。
測評信用卡,從其便捷性、安全性、低廉的費用和優質的服務等幾個方面來觀察。據理財一周報數據研究部調查顯示,在對全國性發行信用卡的十四家銀行進行調查后,完全從安全性的角度來看,工商銀行的信用卡安全性最高,而深發展則墊底。
工行表現最佳
華夏、興業安全性突出
工行的信用卡安全性表現突出,與其保守的作風有最為直接的關系。
在對于簽名和密碼的態度上,工行并不建議取消輸入密碼設置,普遍情況下均需要輸入密碼,在客戶要求下,僅可以設定在一定金額下不輸入密碼,且工行不允許該交易金額過大。
對于短信提醒金額來看,工行要求任意金額交易均做短信提醒服務,這對于信用卡安全屬于有效的措施。
工行是十四家銀行中,唯一將芯片卡作為未來發展趨勢的銀行。該行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 們得到的消息是未來有可能將芯片卡作為替代磁條卡的主要材料。然而,由于工行的持卡用戶數量較多,這一進程將持續幾年的時間。因此,芯片卡和磁條卡將同時 出現在工行的信用卡產品中,用戶可以自行選擇。
在境外消費上,工行對于記賬單規定的時間段內發生的交易金額,均可以協助用戶拒付及追討資金。該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需要在提供相對齊全的資料的前提下進行,包括報案資料、非本人持卡消費的證明。
除工行以外,興業和華夏的信用卡安全表現也較為突出。
華夏擁有十四家銀行中唯一的掛失前失卡保障120個小時的承諾。這意味著,信用卡持卡人,在掛失前120個小時,出現非本人刷卡消費的賬單,均可視為無效,其資金損失由華夏銀行承擔。
掛失前失卡保障業務非華夏首創,國內的交行、光大、廣發、興業、招行均有此項業務。這其中一些銀行是以保險的形式,收取每月3-4元的費用,年度賠償最高額度為4萬元。
而興業除了和工行一樣,要求用戶使用密碼交易外,對于這一項安全措施采用更加嚴格的方式,要求用戶在任何交易情況下,均需要輸入密碼,這對于卡內資金安全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在網上交易的額度上,該行限制單筆最高600元, 賬單周期最高1000元額度。這樣就降低了網上交易的風險。
除此之外,任何額度均采取交易提醒的方式,縮短了失卡時間造成的資金損失加大的風險。和華夏一樣,有掛失前失卡保障措施,要求是掛失前48小時,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進行賠付,不限次數最多可以全年內賠付2萬元。
深發展墊底
對用卡安全不夠重視
作為十四家銀行中信用卡發行數量最少的銀行,深發展起步并不是最晚的。
在消費交易方式上,其采取簽名的方式,而密碼可選。這在信用卡的使用便捷上無可厚非。相對于要求客戶盡量使用密碼的銀行, 其顯然并沒有在安全性上給予更多的關注。
對于網銀消費交易并沒有低金額的限制,在交易短信的提醒上,也是基于一定金額以上才可以提醒。既沒有設置掛失前失卡保障措施,對境外消費也沒有安全方面的提醒。
從信用卡的角度出發,深發展的便捷性和功能并不是最弱的,卡片設置也具備一定個性及特色,僅是對用卡安全不重視,因此在安全性、考慮周全上不及其他銀行。
浦發銀行的信用卡安全問題,最近也被廣泛關注。該行信用卡中心成立于2004年1月,是發展信用卡業務較早的一批銀行之一,其采用花旗銀行技術和管理支持,也是首家獲得外資銀行支持的信用卡運作機構。
據媒體報道,一年以來,媒體相繼曝光了浦發銀行六起安全質疑事件,浦發銀行信用卡在使用過程中缺少監管,導致消費者的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給消費者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浦發銀行繼承國外信用卡設計理念,在用卡便捷方面,有較為突出的表現。密碼和簽名均可自選,網上銀行的交易額度不做過低限定,而短信提醒服務僅指500元以上金額。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信用卡的用卡環境和國外有較大的差異,一方面是金融環境安全性差,網銀和信用卡案件層出不窮,另一個方面,用戶資金損失很難得到銀行的賠償。對于持卡人來講,信用卡資金安全問題,更多要自己來承擔風險。降低風險更好的方式是盡可能地選擇更為保守的、有更多限制的信用卡。 ”
《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在2010年7月22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第100次主席會議通過后,經過半年多時間的討論和實踐,于2011年1月公布施行。
這是最近的對于信用卡市場的監管政策,也是監管層首次公布的對信用卡市場的正式監管規范。
以往,信用卡的安全隱患不少來自于銀行營銷手段的非正規化、用戶信息泄露等帶來的問題。監管層希望從對銀行的規范方面,來降低市場帶來的風險。
信用卡市場正處于持續發展的階段,銀行應該從國內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更為實際的服務措施,找到更有效的管理方式,降低信用卡的用卡風險。此外,對于用戶要進行更多安全用卡的指導和培訓。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