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驅動節能減排 惠普ESM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
原創據預測,到2035年,全球人口將達到85億,能源消耗將比現在增長50%。面對這一壓力,低碳經濟模式將成為每個國家、每個企業獲得可持續性發展的必由之路。近日,由惠普攜手IDC(國際數據公司,以下簡稱IDC)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以下簡稱WWF)聯合舉辦的2012中國企業能源與可持續性管理領導力峰會在京召開,會議上,嘉賓們共同探討全球環境與氣候危機下,中國企業如何通過創新理念與領先科技在低碳經濟中尋求可持續性發展之路。
綠色時代 中國更加需要環保
根據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8%至10%。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碳強度相比2005年下降40%-45%。IDC中國區代理總裁、大中華區研究部副總裁霍錦潔表示,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耗電量***的國家,不僅如此,對比美國和日本,未來幾年中國更是需要更好的管理能效。
據介紹,***產業的能耗現在是少于10%,而第二產業高于70%,對比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它的第二產業耗電量大概只占全國能耗的33%。中國的第二產業在全世界范圍里都占據著非常高的位置,它的耗能對比其他產業要高很多。霍錦潔認為,中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環保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IDC的調研數據顯示,中國的碳排放量高于美國4-5倍,高于日本的7-8倍,不僅如此,美國和日本的碳排放的控制已經趨于穩定,但中國的碳排放還是飛速發展。霍錦潔表示,“在十二五規劃里,政府希望單位GDP能耗降低16%。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二年,未來三年要想到達目標,不是一個企業或者個人可以做到的,是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的結果。其中IT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目前在全球的碳排放總量中,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通訊計算機技術,以下簡稱ICT)的碳排放只占的2%,非ICT的碳排放量所占比例高達98%,如何利用IT技術來改變98%的非ICT碳排放量變得尤為重要。
戰略主動 惠普ESM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
很多企業已經把節能減排包括能源的節省都提升到了戰略層,而原來是處于被動的響應層。節能減排和能源可持續管理上升到戰略層面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可以得到企業高層的認可。惠普公司亞太區咨詢及解決方案銷售總監Daniel Aw認為,***的問題不是戰略,也不是事實,而是意識問題,企業的領導是否認為綠色節能是企業戰略層面的任務,能否認同可持續能源發展會對企業高層做出戰略決策帶來影響。
惠普公司亞太區咨詢及解決方案銷售總監Daniel Aw
據介紹,目前大多數企業都處于服從的狀態,降低作為員工或生產者無法滿足***標準所面臨的懲罰的風險,但是,企業需要從服從的狀態上升到戰略主動性才會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企業。Daniel Aw表示,“現在能源的可持續性發展不只是一個理念,一個成熟的方法,還有一整套成熟的技術,甚至能夠推動生產力。惠普希望通過能源的可持續性發展幫助中國企業推動生產力。”
ESM(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 Management,能源及可持續性管理,以下簡稱ESM)解決方案是一套企業能效管理解決方案,可以幫助客戶評估、管理、監控企業生產運營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從而降低成本,減少能源及***資源的消耗。
ESM解決方案通過三步驟系統化的方法,幫助企業實現能源可持續性發展。首先是戰略研討,惠普會議相關部門的主要人員一起,通過研討會的形式、專家的技術支撐等幫助企業員工意識到能源的可持續性發展在企業戰略中會映射到哪些環節,對業務單元產生怎樣的影響;第二是設立基準,在企業了解了能源的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性后,需要更加清楚企業正在處于可持續性發展的哪個狀態。在意識到能源可持續性發展后,就要找到基準,才會保證持續的改進;第三是進行轉型,基于對之前收集數據的分析進行轉型,通過對每個項目對企業業務影響進行分析后,轉型就是以一個個落實的項目, 例如, 關鍵設施服務,云計算等來幫助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轉型。
惠普公司本身在節能減排方面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005-2011年,從運營方面做到溫室氣體排放降低20%,提前兩年達到為2013年所設定的目標;第二,與2005年能耗水平相比,惠普的產品在能耗方面降低了50%,比原來預先設定的目標超出了40%;第三,惠普墨盒的回收也降低了33%的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