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大企業,大政府,“老大哥”
大數據將改變企業和政府,如果CISPA成為法律,掌控一切時間的“老大哥”將在眼前
Backspin By Mark Gibbs, Network World
Peter Drucker在20世紀90年代寫就的《The New Realities》一書中提到:“知識就是改變某事或某人的信息,這種改變可是通過成為人們行動的理由,也可以是通過增強某人或某機構的有效行動力。”這就是大數據所提供的:新知識、新觀點、新行動,所有這些都將帶來新的待處理的問題。
大數據已經對政府產生影響了,鑒于官僚體系與海量數據總是相伴而生,所以也不難想到大數據對政府的影響力之大。由美國技術基金會指導,SAP公司實施做的一項調查發現,“82%的公共IT官員認為實時大數據的有效利用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此外,“83%的聯邦IT官員說,大數據可以節省10%(380億美元)甚至更多的聯邦預算。”
這聽起來確實很棒!
研究還發現,政府官員提到,大數據在拯救生命、減少犯罪和提高公民的生活質量方面的一些潛在價值。所有這些進步都被視為是挖掘大數據得出的預測性分析的結果,例如,“開發關于犯罪可能發生在何時何地的預測模型。”該調查顯示,如果政府能夠獲得“不同機構間的龐大數據,那么政府可以為公民提供更好的個性化服務。”
這聽起來很不錯呢!我們將用更少的錢得到更好的服務!但是,任何聰明人都在考慮,萬事有利有弊,那么政府使用大數據的缺點在哪里,政府IT人員眼中的負面信息是什么?
首先,大數據的實施成本很高,調查表明,政府官員也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其次是大數據“缺乏明確的投資回報率”。然而,根據47%的聯邦IT官員介紹,利用大數據的***障礙其實是隱私問題。但政府官員會將其解釋成大數據分析并不等于政府會成為實施監控公眾信息的“老大哥”。
你若相信政府官員的解釋,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是,政府若想進行大數據預測怎么可能不進行信息監控!
企業通過自身掌握的大數據和預測分析技術,已經得出了意想不到的結果。現在,試想下,如果政府通過互聯網情報分享與保護法案(CISPA)也獲得了這些信息,你會得到什么?該法案提案人代表荷蘭Ruppersberger說,他沒有“看不到任何理由,為什么企業需要對政府隱藏這些資料”,然而,個人在將自己的信息公開為一項大使命而服務時,得到的除了被“老大哥”監控之外并沒有什么其他額外的好處。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該怎么做?***,確保類似的立法盡量減少;第二,勇敢去面對,因為大數據分析遲早是政府會做的一件事;第三,也就是你能做的***一件事就是祈禱別泄露太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