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最佳實踐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氣象衛已有業務和試驗等多種類別,極軌和地球靜止衛星也經歷了多次更新換代。伴隨氣象衛星探測能力的提高,由氣象衛星獲取的地球大氣信息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大氣科學的許多領域,并在災害性天氣監測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面向國民經濟發展,拓展氣象衛星遙感應用領域,提升氣象衛星遙感應用水平。
需求:處理海量數據
氣象衛星監測、采樣并且傳送到地面站的數據,很多都是云圖等非結構化的矢量圖片,有統計稱,單顆衛星高峰時期每天傳送約50GB的數據,而地面應用系統對氣象衛星處理的數據量將高達TB量級,而且還會每天不斷累積。要對這些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并加以利用的話,不僅需要高性能的計算處理設備,更需要一個高性能網絡實現衛星數據以及相關應用系統的數據傳輸、數據預處理和產品生成的作業調度、產品分發等,為衛星系統的數據接收、傳輸、預處理、產品生成、監測分析服務、產品分發等提供計算機資源,提供網絡接入與數據傳輸通道。
解決方案
IRF 技術構建端到端的虛擬化高可靠、易維護的網絡平臺
H3C 為衛星中心提供網絡虛擬化解決方案,在衛星中心使用產品中全線部署虛擬化技術。該解決方案面向數據中心技術演進方案,采用新一代數據中心關鍵技術—H3C IRF 智能彈性架構為系統基石的虛擬化基礎架構,每兩臺核心設備組成虛擬設備組,保證了高帶寬,保證業務數據無阻塞交換。IRF 組內的交換機可自動同步配置,使得管理工作變得極為簡單。
“網絡設備+防火墻插卡”
衛星中心的業務模型對安全設備在高性能、多端口、零丟包等特性上提出非常高的要求,通過在網絡核心位置上部署安全插卡可以借助核心網絡設備上的高密度端口、大Buffer設計、多QoS硬件隊列等等功能,保證了網絡安全,也保證了業務的開展。
智能化網絡管理平臺
H3C 在傳統網絡管理的基礎上擴展了管理的概念,針對衛星中心的實際業務特點部署了iMC 的WSM、NTA 管理組件,通過一體化的管理提供了新的對服務狀態進行監控的手段,同時與網絡管理融合,迅速定位系統服務的瓶頸。將ITIL 管理流程和網絡管理結合,實現針對網絡的變更管理、配置管理、和知識庫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