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爆發拯救私有云容量飽和
云爆發遷移因其在企業中的應用潛力可能會被炒作一番,但是在遷移至公共云之前用戶還有一些因素應予以考慮。
隨著一些云爆發遷移技術促使企業更好地利用云的典型案例,云爆發遷移在過去幾年的時間中已越來越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從而大力地推動了云的發展。但是,關于這項技術的炒作已經遠遠超過事實了。
云爆發遷移方法為具有額外計算高峰周期的計算密集型應用程序提供了解決方案以便于當應用之前運行的數據中心或私有云出現可用計算資源低于實際需求的情況時應對應用高峰。
使用這類應用程序部署模式的客戶只會在他們有需要時才會為增量計算資源支付費用。最初,這個方法被認為是對諸如零售業或娛樂業等具有周期性或季節性需求企業具有潛在優勢的。但是,事實證明云爆發遷移只對一小部分的環境和工作負載才有實際意義。以下幾點要求將幫助用戶確定運行在混合云部署中的應用程序是否適合使用云爆發遷移。
1. 本地內部數據中心或私有云環境必須與公共云環境都對云爆發遷移應用程序兼容。這就意味著一個應用程序所依賴的基礎設施的任何部分(通常包括了服務器虛擬化、存儲設施和網絡組件等)都必須是完全兼容的。雖然這一點肯定是可行的,但是對于那些在他們的混合云運行不同類型工作負載和/或希望靈活性以便于充分利用多個公共云的企業來說,這一點又是不切實際的。
2. 具有安全性、隱私性或者合規性需求的應用程序和數據都不是云爆發遷移的良好候選應用對象。可能會運行工作負載的任何公共云都必須支持這些安全性和合規性的要求。例如,如果一個處理客戶采購交易的電子商務應用程序被要求遵守PCI-DSS合規性,那么運行這一應用程序的任何公共云都必須滿足該合規的標準。
3.存儲密集型應用程序并不適于使用云爆發遷移。這是因為它們要求用戶在云計算之間來回移動存儲數據。為實現該目標的網絡帶寬和公共云存儲的費用并不是微不足道的,而且這一成本很容易就會超出臨時性按需使用計算容量所帶來的好處。類似地,任何顯著依賴于數據庫的應用程序可能也都不適合云爆發遷移。這是因為在內部平臺和公共云環境之間實現數據同步的費用和努力都是太高了。
4. 狀態管理是具有挑戰性的。這適用于希望在不同網站、或內部平臺和云中應用程序服務器上運行原有應用程序、或者在不同位置依賴于輔助應用程序的用戶。例如,如果應用程序是在云中的網絡服務器上運行的且使用無狀態HTTP協議與在內部平臺運行的相同應用程序進行通信,那么這個應用程序就必須管理“狀態”以便于確保兩個環境之間數據與用戶交互的一致性。
非關鍵業務、計算密集型應用程序適于采用云爆發
最適于采用云爆發遷移技術的應用程序是那些獨立的、執行非關鍵業務的、計算密集型工作負載、不依賴于網絡存儲或者需要與其他應用程序進行高密度交互的應用程序。具體應用實例包括了地震模擬(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計算流體動力學以及分子建模等。這些計算密集型應用程序都是云爆發遷移技術的發力“甜區”,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都不依賴于其它的應用程序,而且可能不需要內部平臺和公共云之間的存儲與網絡的兼容性。
云爆發遷移技術大顯身手的另一個應用場景就是,企業需要發送非關鍵業務應用程序至公共云臨時運行以便于為關鍵業務應用程序騰出足夠的本地資源。對于那些為關鍵應用程序預估出高峰應用需求的企業來說,這一“負載平衡”的用例是特別有用的。使用這一形式云爆發遷移技術的一個產品例子就是Unitrends Boomerang。Boomerang的用戶可以臨時把他們VMware工作負載的一個子集遷移至亞馬遜AWS以便于在本地處理應用高峰期的工作負載,然后一旦高峰運行需求消失時就可以把這些工作負載復制回他們的VMware vSphere環境。舉例來說,如果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預計在報稅季期間需要使用額外的計算資源,那么他們就可以在他們的內部平臺上運行他們的會計/稅務應用程序,而臨時性地把非關鍵工作負載推至AWS中運行。
雖然目前云爆發遷移技術的潛在應用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技術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得到顯著的發展。諸如微軟公司這樣的主流廠商正在開發技術框架和***實踐以推動云爆發遷移技術的發展,即實現在組織內部windows環境和Azure公共云之間的云爆發遷移。這里,云互操作性標準可能會有所幫助,例如IEEE Intercloud。但是與此同時,除了上述所述的負載平衡應用場景以外,大多數的用戶***還是選擇是否完全在組織內部平臺或在公共云中運行他們的工作負載。
原文鏈接:http://www.searchcloudcomputing.com.cn/showcontent_869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