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APM行業大熱:OneAPM+Bonree真的等于聽云么?
NewRelic的上市大熱引發國內APM領域狂潮,中國APM市場玩家越來越多,據推測,由于互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從業者越來越關注性能對其業務的影響。中國APM市場市值可超過100億,且才剛剛進入市場發展初期。日前一則《OneAPM與Bonree戰略合作:打造APM一站式解決方案》的消息也引起筆者的注意。
據筆者了解,此合作應該是APM產品線補充方面的合作。說白了就是OneAPM缺少基于網絡的監測解決方案,而Bonree之前只提供網絡監測服務,想轉型做APM這個市場。雙方都無法提供真正意義上Gartner所定義的APM端到端完整解決方案(http://www.infoq.com/articles/jonah-application-performance-management),而達到真正的端到端APM,非一日而就,需要時間進行產品與研發積累。這種跨公司的產品線組合真的能夠為客戶帶來完整端到端的應用性能管理解決方案么?看似可以,實際未必,我們看一下真正達到Gartner所定義的APM服務廠商吧。
以國外APM巨頭NewRelic與國內APM***聽云為例,這兩家廠商均提供完整的端到端的應用性能管理服務,兩者均包括移動客戶端性能監測、服務端性能監測以及Synthetics進行網絡監控,可以發現客戶端到服務端再到網絡層面的性能問題,其中聽云在移動客戶端方面還提供慢交互監測功能,同時在服務端提供對NoSQL的監測,這都是難以逾越的技術壁壘。
投訴→發現→排查→定位→解決,是一般解決性能問題的流程,隨著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了實現業務敏捷,DevOps們幾乎不可能跨平臺使用多個APM產品來分步驟搞定同一個性能問題,這本來就是畫蛇添足。使用同一套完整的端到端的APM解決方案是提高研發運維迭代能力的最基本保證,這是雙方戰略合作中出現的最重要問題,除非一家吞掉另外一家,實現產品與技術的無縫對接。對于聽云和NewRelic來說,提供的完整端到端APM解決方案則無需考慮跨平臺調度監控的問題。
可以說,國內不同類型的應用性能監測平臺展開合作是一件好事,有助于中國整個APM市場的教育,有助于補全其各自產品線,提升APM綜合服務能力,對于國內像聽云這種端到端的應用性能管理平臺來說,應該繼續努力提升其產品與技術能力,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給用戶,向全世界的***APM廠商如NewRelic、Appdynamics、Compuware等看齊。
變革:未來的APM應該是什么樣的?

移動化:移動化促進以業務為核心研發與運維思路的確定,同時也催生了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的轉型,傳統互聯網公司更偏向于應用運行環境的性能監控,而移動互聯網則更需要關注用戶體驗視角的真實性能監控,這就使以聽云為代表的真正端到端的APM產品成為未來。
SaaS:據Gartner發布的2014應用性能監測魔力象限看,未來SaaS將會成為APM的主要交付方式,它具有可伸縮、交付快速等優良特性。
云+APM模式:云+APM是AWS在實踐中提出的一種解決方案,NewRelic甚至提出“Don’ttrustcloudwithoutNewrelic”這樣的口號,而在國內,聽云率先與AWS合作,開啟國內云+APM模式。
大數據:未來的APM應該是以智能的數據服務(iDaaS:intelgencedataasaservice)監測真實用戶視角下的性能問題并可視化呈現。目前國內已經有APM廠商率先發起iDaaS的服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http://bbs.tingyu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
由此看來,APM火熱是好事,不過國內廠商還應該重視自身的產品線研發與覆蓋,畢竟提升自身的產品服務水平才是合作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