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面已明,2015運營商4G競賽拼底牌
FDD牌照的發放,吹皺一池清水。在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終于可以正大光明經營4G業務的同時,部分人士對中國移動表示出了擔憂,他們猜測FDD的到來會打破移動一家獨大的局面,甚至幫助聯通和電信反轉局面。
很明顯,持擔憂態度人士的觀點立足在FDD是比TDD更具優勢的技術--2013年12月TDD牌照發布時他們這樣認為,一年零三個月后他們也這樣看。這看起來無可厚非,如果你不回過頭瞧瞧過去15個月內發生的故事的話,也很可能得出類似的結論。
一張牌照真會引發一場蝴蝶效應嗎?我們認為要打一個問號,眼下斷言為時過早。
三大運營商的4G成績單
工信部發布的2014年全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數據情況顯示,去年我國4G用戶總數已達9728萬戶。盡管電信和聯通未公布具體數字,但根據中國移動去年12月的運營數據(4G用戶總數達到了9006.4萬戶),計算下來電信和聯通的4G用戶共計只有約720余萬戶,僅為中國移動的1/13.
眾所周知,TDD與FDD牌照發放的時間差,是工信部留給國產標準的綠燈時間。但是當移動上馬4G業務時,同樣獲得TDD牌照并被允許混合組網的聯通和電信,實際上也隨即推出了各自的4G服務--其中TDD為輔,FDD為主。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三大運營商的4G角逐其實很早就開始了,并未太受牌照的羈絆。這樣一來,中國移動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無疑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聯通和電信的“練兵”效果不算太佳。
進入到2015年后,2月份移動4G用戶再增1658萬,累計達到1.23億;同期聯通公布其移動業務當月凈減282.1萬戶,流失率達0.94%.而其總用戶數也跌回到2014年8月底的水平,期間5個月的累計新增用戶數在2月份悉數流失。與此同時,電信2月移動用戶凈增長90萬戶至1.87億戶,增幅再次放緩。不難看出,牌照發布前夕的利好并未給電信和聯通4G業務帶來正向刺激,反而是中國移動4G增長呈現出加速趨勢。
4G競賽進入拼底牌階段
2月27日FDD牌照正式頒布后,三大運營商的牌面已經非常明朗--移動因先發優勢獲得了用戶基礎和網絡覆蓋,規模效應預計會加速發酵;聯通和電信業正式獲得更適合自己的FDD許可后,今年會加大投資大干快上。如果我們把FDD牌照發放日認為三大運營商重回競爭起點的時刻,那么接下來三家要拼的,我們認為更多還是底牌,而非牌面的東西。
中國移動的底牌非常顯著,那便是極強的運營能力。以消費能力和4G通信都比較領先的廣東省為例,廣東移動做到了覆蓋廣、終端多和資費省,并在業務營銷上銳意求新。4G開推以來,廣東移動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新產品、新玩法多樣,早期的流量紅包、流量共享、流量轉贈、流量安心等計劃讓人印象深刻;近期又率先試水了將語音和短信換算成流量計費的套餐,被業界稱為***“互聯網屬性”的套餐之一。比較而言,聯通則更傾向于主打FDD網絡質量更好、速度更快的特點,在部分大城市取得局部領先;而中國電信的策略,更多還是與固網寬帶綁定在一起。兩家在運營能力上都有很大提升空間。